重新阅读希思兄弟的著作,我依旧深受启发。此次阅读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掌握了WRAP这一思维模型。

“W”代表“Widen Your Options”,即不局限于肯定或否定的选择,而是开阔思维,主动探索各种可能性,包括反向思维在内的所有选择。

书中指出,一旦我们将选择框定为“是”或“否”,问题本身便限制了解决方案的范围。例如,面对“是否应与伴侣分手”的问题,传统的二元选择模式让我们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放弃了什么,如果放弃的因素可以另作他用,是否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这便是说,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既不选择分手也能解决分手背后的问题呢?

我们往往忽视聚光灯之外的世界。决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包括:思维狭窄、确认偏误、短期情绪和过度自信。这些障碍无论在我个人的工作还是生活中,或是在同事间,都有所体现。

因此,面对问题时,我们不应急于决策,而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寻找增加选择的可能性。此外,结合整合思维和提问的方法论,只有提出恰当的问题,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

在“W”方面,结合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和广泛知识,我们可以最大化自己的选择范围。

“R”表示“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只有在现实中测试假设,我们才能确定哪些想法可行,哪些不可行。这与SMART目标设定理论及行动力原则紧密相连。无论是多么创新的想法,如果不经实践测试,我们便可能遗漏关键的洞察。

考虑问题时,我们的目的是保持客观,避免仅为验证自己的观点而寻找支持性证据。反思对立观点的益处,能够促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放大、缩小视野”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我们更现实地思考问题,同时避免忽略全局和内心感受。

“A”代表“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即在做出决定前赋予自己足够的思考空间,避免受短期情绪影响而做出冲动决策。设置时间节点、结束条件等均为有效策略。此外,10-10-10法则也是值得实践的:思考做出某一决定后,短期、中期和长期可能产生的感受。

在决定任何事情前,包括日常生活的小选择,如是否吃蛋糕或违反某个原则,都应先暂停。在日常的娱乐活动中,例如刷抖音或玩游戏,也应给自己设定间隔,反思继续当前活动的必要性。

“P”意味着“Prepare to Be Wrong”,接受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出错的现实。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看,人类天生厌恶损失,许多策略设计正是基于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应从核心价值观出发,确定前进的方向,同时做好面对失败的准备。

总结来说,只要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反思,任何决策都不再是束缚我们的难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