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热浪,跑者在炎热天气条件下的训练、比赛的八大要点

随着夏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跑者不得不面对气温的挑战。

在炎热天气条件下跑步、甚至参加比赛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即使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跑步大神』也会把这个视为重大的挑战。

气温升高时,无论是干燥的北方,还是潮湿的南方,户外跑步都会因为温度变得难度倍增。跑者在运动中,体温升高会比平时更快,出汗也会更多,比平时更用卖力的奔跑发力却怎么也跑不到平日的配速。这不光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负担,跑者的心理上也会背上压力。

如果想在几个月的炎热天气下继续跑步训练,有些跑者甚至还报名参加线上马拉松,那么在高温下训练和比赛,就必须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个人目标,而且掌握下面的几个方法,就能够挑战热浪,尽量减少高温对跑步的影响。

补充身体流失的体液

炎热气候下运动,身体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核心体温进行自我调节。体内的热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从肌肉传递到皮肤,也可以通过呼吸或者汗液离开身体,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降低皮肤温度,将热能释放。

比赛前和比赛中的体液补充,通常都是以饮水或者饮用配制的电解质饮料方式进行的,这两种形式都能够补充体液,更好地协助热能传递和释放。

很显然,如果体内水分充足,这个热能释放的过程会非常顺利而且有效。体内水分越多,能够带走的热就越多。反之,当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体内水分较低,就会限制热能从身体里的释放,核心体温升高,必然影响到整体的跑步表现。

补充跑步过程中流失的体液和电解质,是在炎热条件下跑步能够维持速度的重中之重。通常液体补充的频率建议是:每20分钟需要补充包含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的液体 120 毫升到 180 毫升 (普通纸杯半杯到大半杯的量)。但是每个跑者的个体差异不同,建议仅供参考,比赛中的液体补充方案需要在赛前的训练中加以实践确定。

同时,每个跑者个体的出汗程度也不一样,所以那些出汗特别多的人,在补充液体时应该加入更多的电解质(甚至与超过碳水化合物的补充量)才能保证身体里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再一次强调,赛前对于液体补充的策略加以实践是很重要。它能够提前让跑者了解自己在液体补充时的问题和运动感受,确保在比赛时可以正常发挥。

了解自己的出汗量是这种炎热条件下估计水分丢失量的方法,如果出汗很多,你可能需要补充更多的电解质,甚至比碳水化合物还要多。赛前对自己的补水策略加以时间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发现很多补水时的问题,也能够让你在真正比赛时发挥更好,特别是天热的条件下,身体可能在没有足够碳水的情况下,加速电解质的吸收。

早一点开始液体补充

体液的补充不仅仅是跑步当天或者前一晚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关于体液补充的最佳策略之一是在比赛前三天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才能让身体的体液充足。尽管在训练的减量期,身体已经开始储备水分和电解质,但是日常活动的消耗,仍然需要跑者继续维持电解质的补充而不仅仅是普通的饮水。

实际上,也并不需要配置大量额外的电解质饮料,只要在正餐阶段保证足够的饮水就可以了。一般食物中都包含大量的电解质,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体内的电解质稳定而且储备足够。所以在赛前还是要保证饮食的正常,避免在这个阶段随意改变饮食结构和计划。

缺水与否的判断很容易,如果常感觉口渴,而且尿液发黄,那么体内的液体肯定是不够的。

重视钠的补充

如果是出汗严重的跑者,比赛前一天多补充盐分是很有帮助的。

血液中钠含量升高时,会刺激大脑发出补水的指令,以平衡钠的水平。钠的补充不用开始过早,日常饮食还是维持现状,在赛前 18 个小时到 24 小时时增加 35005000 毫克的钠。补充方式可以选择盐丸或者一些钠含量较高(查看食品营养成分标签)的小零食即可。

随着血液中钠含量提高,不但可以促使大脑自主提醒在赛前和赛中加大饮水,同时比赛中身体的电解质水平也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比赛当天吃一个『清凉早餐』

已知比赛当天天气炎热的话,比赛前的早餐就要选择『清凉』些的食物。

『清凉』的意义是指那些热效应较低的食物,即一些消化较慢,碳水和脂肪不高的食物。这样可以保持身体核心温度尽可能的低,以应对后面的高温天气。

推荐食用比如蛋白奶昔,或者一些冰过的水果如葡萄、西瓜、桃子,这些一般被大众认为凉性的水果。一定要吃点碳水的话,可以用吐司面包配点果酱,最好避免粗粮面包和果仁果干之类的食物,一是膳食纤维较多,跑步过程中可能会使肠胃不适;二是碳水、脂肪都比较高,热效应相应很高。

改变赛前的热身方式,减少跑动

调整赛前的热身也是避免提高核心体温的重要方法之一。

有些跑者喜欢在比赛前慢跑、绕圈让肌肉激活,但是如果天气炎热,就必须在起跑前减少这种热身活动。做一些适度的动态拉伸就足够了,此时热身目的主要是激活肌肉,不要跑起来主动升高体温。

那些喜欢在比赛中慢慢热身的跑者,起跑后切忌迅速加速。比赛容易让兴奋,所以一定要冷静,控制自己想奔跑的欲望。

依据天气状况调整完赛目标,缓慢起跑

每次比赛前,大多数跑者都抱着跑出优秀成绩和表现的决心去的。但是如果比赛当天天炎热,就必须坚持实际,勇于放弃以前的配速计划和完赛目标,确保安全的比赛。

一般来说,可以在原来的配速计划基础上放慢10秒钟,以此出发,重新制定完赛目标。

起跑后,不要立刻追求速度,而需要有控制的发力,确保后半程有余力保证稳定的配速完赛。

利用装备降低核心体温

炎热天气让跑者恨不得全身光着去跑,但是曾经就有精英跑者在炎热天气下穿『冰背心』跑步的。

简单一点的,用碎冰打包背在身上,尽量让冰块部分包围住胸部。如果觉得冰块融化速度过快,还有一些冰袋的方案,可以模拟出冰背心的效果。这点额外增加的份量对于马拉松跑者应该不会成为负担。

如果可能,让手里也一直握住冷一点的东西,不但会让体温低一些,同时它还能让大脑觉得身体已经凉下来准备好比赛了。

比赛中有效利用补水点的策略

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无论赛事的补水点如何设置,最好的策略就是每个补水站都应该补充液体。

到达补水点前缓慢减速,确保可以在补水点补充两杯左右的液体。身体每补充 250 毫升到 350 毫升水时,还应该同时补充 200 毫克的钠和钾,这样才能保证在跑步过程中不会发生危险的低血钠情况。

因此在补水点不要只喝水,要是并没有电解质饮料提供,最好自己提前准备好一壶电解质饮料补充,而在补水点保证一杯普通水的补充。


不跑步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跑者在如此挑战的气候中,仍然坚持奔跑的行为。

但是跑步就是这么一个一旦起跑,就很难停下脚步的活动。我们需要的只是掌握更多技巧,即使在艰难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快乐奔跑、安全完赛。

▣ ▣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气温条件如何影响跑步配速:基于天气选择马拉松比赛的策略

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跑者又能感觉到那种骄阳似火下的奔跑感觉了。

每一个跑者都知道,高温会影响跑步的感受、速度,然而具体影响程度却不是很清楚。很多人也明白凉爽天气适宜跑步,但是能跑出最佳状态的理想温度范围也许就不知道了。

这里,呼噜爸爸会介绍关于温度与跑步相关的一些问题,它们包括:

▣温度对跑步产生影响的原因

▣ 跑者最理想的比赛温度范围

▣ 气温升高对于不同类型跑者影响程度

▣ 高温气候条件下的跑步好处与注意事项

▣ 如何依据气温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马拉松比赛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跑步

几乎每个跑者都体会过当气温升高时,要保持稳定配速就要付出额外努力的感受。

运动科学研究早已发现不同的气候因素如风向、露点、湿球温度、降水以及云层厚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跑步比赛成绩,但在所有的因素中,气温的影响是最为明显而且巨大的。

高温下跑步锻炼会增加耗氧量,这是影响跑步配速的最直接原因。

外部气温较高时跑步,血液循环需要从运动肌肉中分流一部分血液到皮肤表面,帮助降低体温。结果就导致额外的能量消耗,同时乳酸生成加速,即使在日常习惯的配速下,心率也会提高。

炎热天气更使得身体脱水速度加快,心脏泵血容积因此减少,供血量降低,疲劳度产生也相应加快。

最适合跑步的温度范围应该是多少呢?

从感受上来说,都清楚凉爽天气下能够跑出更好的成绩,但具体到『什么温度范围是最适宜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国外进行温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基本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他们在实验室中模拟气温条件,要求单车运动员踩踏单车直到力竭。但最近有一些机构开始研究气温对马拉松完赛成绩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对于跑者最理想的比赛气候条件、以及可能跑出最佳成绩的适宜温度范围。

这个研究表明:对于大部分跑者,最理想的跑步温度范围在摄氏7度到摄氏15度之间。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马拉松完赛成绩会低于或接近自己的平均水平。

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男子和女子波士顿马拉松最佳成绩,都是在低于摄氏13.3度的气温条件下创造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最佳成绩是低于摄氏8.9度时完成的。

研究同时还发现大部分的世界最好成绩、以及多数打破赛道最好成绩的比赛中,前十最佳成绩都是在摄氏10度到摄氏15.6度之间完成的。

综合研究中所有的天气因素,当天的气温条件对完赛成绩影响最大。

如果说上面的研究样本都集中在马拉松精英选手上,缺乏了普通跑者代表性,最近的一个研究正好能够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这个研究是针对温度对速度较慢跑者的影响,涵盖了巴黎、柏林、伦敦、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马拉松的跑步数据。最后发现:大多数能够在三个半小时到五小时之间完赛的普通跑者,他们的最好成绩都是在摄氏6.7度左右完成的

此外,另一个研究总结了最近50年波士顿马拉松的跑者完赛成绩,结论是那些理想的完赛成绩都出现在摄氏7.8度到摄氏15.6度之间。(这个研究的平均完赛成绩为3小时零2分。)

气温升高对于不同类型跑者的影响

一旦气温超过摄氏15.6度时,大部分跑者都需要增加能耗来保持配速。温度越高,配速越慢。但是研究中发现:跑者的性别、速度不同,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从研究数据上看:

  • 平均跑步配速在每公里3分34秒甚至更快的跑者,气温每升高 1 摄氏度,配速大约会降低 0.62 秒。
  • 平均跑步配速在每公里4分36秒到6分12秒的跑者,气温每升高 1 摄氏度,配速大约降低 2.482.79 秒左右。

在理想的温度范围内,女性跑者在偏低一些的温度条件下表现更好,尤其是速度较快的女性跑者更是如此。而且女性跑者与男性跑者相比,前者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会更小一些。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是精英跑者和女性跑者的体重相对较轻,身体表面积与体重比更高,因而新陈代谢产生的热效应会低一些。这样使身体降低体温所需要的能量消耗更少,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也会较低。

而且配速较快的跑者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比较慢的跑者更少受到高温的影响。

高温条件下如何进行跑步训练

高温下跑步感觉可能会比较吃力,但是对跑者的训练来说并非一无是处。

研究显示: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锻炼活动,对身体的训练效果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影响:比如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会提高;心血管系统中的供血量、血浆浓度也能得到提高和改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实际上能够提高跑者整体的跑步水平。

如果在气温炎热的夏季跑步锻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提高训练效果和避免中暑:

补水

毋庸置疑,温度较高时跑步要比平时跑步脱水更快,因此要提前补水,提高跑动中补水的频率。不要等到感觉渴的时候才补水,而是制定好补水计划,例如每公里就喝上几口就可以了。

防晒

如果训练时间较长,还要注意防晒。但是建议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训练时长不要超过120分钟。

速度

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要过于追求配速。保持与平时感受相似的发力程度,即使比平时慢一些也没有问题。

训练时段

选择晨跑和夜跑都可以尽量避开暑热,但最好不要在中午和下午时段锻炼,避免中暑。

当温度过高(超过摄氏28度),就不要再坚持户外跑步了。这是对身体负责,也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必要考量。

依据气候条件,筛选适合自己的马拉松比赛

虽然气温对于训练有一定好处,但如果要在比赛中跑出一个理想成绩,就必须考虑气温条件对配速的影响。

很多跑者都有过这种体会,平时训练时能够达到的配速和完赛时间,到了比赛当天就会感受吃力很多,尤其在后半程掉配速更是常见。

考虑一下气温,这个问题就不奇怪了。大部分跑者平时长距离训练都是五、六点钟就开始,完成训练时气温才渐渐升高。而比赛多是从七、八点才开始,比赛后半程温度升高明显,会极大影响配速。

能三个半小时完赛的跑者,比赛当天的温度如果超过15.6摄氏度,目标配速可能就会减慢1.5秒左右。如果温度达到24摄氏度,那么平时用三个半小时完成的比赛距离,可能就需要3小时44分到3小时47分才能完成。

所以,跑者如果希望在下一个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个人最佳,或者需要跑出特定赛事的达标成绩,那么在报名时一定要把温度条件考虑进去。

国外有一个网站 FindMyMarathon.Com 就利用了上面的研究成果。它设计了一个算法,用赛事(很遗憾没有收集国内的赛事)的平均气温、平均完赛成绩,建立一个气温影响完赛成绩的基准线。

而且,它还会用赛道的地形数据(上坡下坡)、海拔变化、比赛时段的温度、过去几年赛事当天的天气状况,计算出一个分值。分值越高,理论上跑者马拉松完赛成绩就会越好。

可惜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的应用做这方面的统计,大部分还是跑者之间的口口相传来判断赛事的优劣。抛开赛事服务等一些要点,报名前认真查看一下赛事城市比赛时段的气温、气候条件,是那些希望跑出成绩的跑者必不可少的工作。


跑者虽无畏寒暑,但是只有对这些外部因素了解越深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训练的作用,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和水平。

▣ ▣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天太热跑不了步?你错过了一个提高成绩的机会

跑者一般都喜欢凉快的天气跑步。轻松惬意不说,还容易跑出不错的成绩让自己自得一番。

然而到了夏天,很多人就开始叫苦不迭。他们或者起一大早,或者大半夜出门,就是为了躲开那要命的暑热和太阳。可以说,高温使得原本就很艰苦的跑步训练变得愈发艰苦。

可是,任何训练不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吗?如果训练永远维持舒适区,就不可能收到训练效果。训练效果都是在身体感到最痛苦,最精疲力尽的时候才产生的。

高温训练也有它的好处。跑者中很多人早起训练的成绩都不错,但是参加比赛却很难达到训练水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比赛时间一般都是从早上八点开始,而十点钟刚好是气温开始逐渐升高的时刻,后半程加上温度升高,没有经过训练当然跑不起来。

如果你将要参加的比赛气温超过24摄氏度,就应该考虑增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通过在高温条件下训练,温度就成为和速度、坡度一样的训练刺激,能够帮助提高运动水平和跑步技能。

与其一直想着高温是多么地可怕,倒不如把它看做是一个训练工具。如果对高温训练动心,那我们继续往下聊。

在已经做好准备去热浪中疯狂一把之前,必须明确一点:在高温下训练可不是让你出去中暑的。每个人对于高温的忍耐极限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你要进行高温训练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高温极限的征兆

有些身体信号会提醒你身体已经接近高温极限:汗出如浆但是感到皮肤又冷又湿腻,甚至有鸡皮疙瘩的感觉;感觉虚弱无力,头晕或者眩晕感;头疼恶心。出现任何一种以上现象,就必须马上停止训练,找到阴凉的地方让身体降温,必要时候立刻需求医疗帮助。

很多运动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每周训练两次到三次,每次20分钟到一个半小时,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的训练效果,一起来看看:

  • 降低出汗时身体内部的温度
  • 血浆浓度提高,可以通过血液的流动降低皮肤温度,并且不影响血液为肌肉提供氧气供给的能力。
  • 降低心率
  • 提高氧气利用率
  • 改善跑步中的身体能耗效率

这些训练效果的结果,就是使你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能跑得又快又好。

补水!补水!补水!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温度是高温训练的重要条件,而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训练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只要口渴就应该及时补水,尤其是在高温训练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是较长的跑步线路,或者做坡度跑的重复训练,请务必带好水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准备冰袋。

在户外高温条件下,还需要注意运动装束。避免穿着深色衣物,戴上浅色的遮阳帽、浅色轻薄的运动衣裤,备好防晒霜和运动太阳镜。

跑步机-可控的速度和温度

如果外面的天气达不到高温训练的要求,也可以在室温24度以上的房间做跑步机训练。保持日常中等的配速,不超过日常基础训练跑的距离长度。高温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配速和堆积跑量。

从训练频度上说,每三天可以做一次训练。如果更喜欢户外跑步又觉得温度不够,可以通过多穿一点人为提高温度。

带上冰袋去操场训练

如果有操场的条件,可以用冰袋装好冰块,放在操场跑道顺手的边上。

简单热身10到15分钟后开始速度训练。采用5公里比赛配速完成一圈或者四圈后,在帽子上或者脖子后放些冰块(没有冰,凉水也行),然后重复训练。

每完成一次训练后,下次减少冰块的用量。训练频度可以保持一周一次。

热力坡度跑

简单热身10分钟,选择能够用舒服的配速,2到4分钟跑到顶的长坡。跑到顶后,慢跑回到坡底。重复训练4到8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冰袋降温。

下坡慢跑放松后,需要立即补水。

训练频度一周一次。


折磨自己在高温下训练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是各种水平的跑者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训练,都能从中受益。只要自己不犯傻逞强,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自身的安全,那么高温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夏天正在,户外的跑道在等你!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