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中年人了,还不管管自己的健康,真的不行啦

10年前,我还是大家现在口中的肥宅。

因为长期案头工作,生活两点一线,饮食上又比较贪图享受,所以很快体重就飙升到90公斤。三高,脂肪肝也自然没有跑。



伴随年龄增长,给人带来的压力远不止工作,还有健康。

新闻爆出越来越多的中年猝死案例。

2015年12月,前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终年44岁;

2016年7月, 《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7岁;

2016年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享年44岁;

2017年2月,途牛旅游网预订中心副总经理李波因心肌梗塞离世,年仅44岁;

2017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心内科医生陈彦东,在救治了那么多心脏病人后,自己却在40岁的黄金年龄离去了。

这些是知名人士的新闻,而据资料表明,中国的心律失常患者约有2000万人,每年『猝死』的人数达60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左右,高居世界首位。其中中年人比例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真的很吓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场病都可能拖垮一个家庭,更何况一个人的离去,不能想像会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我当然不是来只讲猝死的,而是在幡然醒悟后,分享中年人应该有的健康观念。


首先当然是加强锻炼。美国2008运动指导书上建议18岁到64岁的成年人,每周都应该有一定的有氧和肌肉锻炼活动。

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最难的就是坚持不下来,或者借口说没有时间。但是如果你把健康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时,什么时间都可以找得出来。

坚持活动锻炼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我就按以下几点做的:

1. 我买了一个体重体脂秤,还可以连接到手机上的APP。每天早、晚定时称重看体脂的变化。有数据的显示可以坚定我锻炼的决心,同时也提醒我今天吃的东西是不是太多,太油。更重要的是好的结果可以形成正向的刺激循环。

2. 我开始找了一个手机锻炼APP,选择了一个适合刚刚开始恢复锻炼的计划。每周设置了三天时间,到时提醒我开始锻炼。分享到锻炼社区里,还可以获得朋友的点赞,鼓励,使我更能坚持下去。

每周大概总共能活动150分钟,也就是2个半小时。每次活动到让自己感到微汗就可以了。我做的活动都很简单,包括快步走,慢跑,还有手机软件上的一些HIIT训练,效果都很好。

特别是固定的时间活动,还让我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每天早睡早起,感觉时间更充裕了,效率也提高了。

3. 饮食控制。这个对吃货来说是最困难的。

我是先保证自己三餐定时规律。

早餐组合是一片面包,200毫升低脂牛奶混合两勺即时麦片,一个水煮鸡蛋白。有时也加一点干果,或者酸奶。

午餐基本正常,但只吃七八分饱。降低吃饭的速度,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控制食物摄入。避免在大脑发出吃饱信号前,我又吃得过多。

晚饭是比较大的挑战。但是我尽量都做到6点前吃饭,并且不吃主食。如果一定要去参加夜宵活动,我基本上都是保持全程微笑参与,但是尽量不多吃的状态。


10年前的我看起来是这样的:

10年前90公斤的我,隐藏健康危险的身体
锻炼后的我

从去年开始,通过一至两个月的坚持,我就看到自己身体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体重也降到70公斤以下。体检的结果是三高没有了,脂肪肝拜拜了。以前的朋友看到我,都非常惊讶于我现在的变化。

同时,恢复活力的身体,良好的作息,都极大的减少了工作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这种感受非常明显,每天都能精神地从睡梦中醒来,带着热情和干劲儿忙了一天后,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倦怠感。特别在锻炼完之后,当天一觉可以睡到天亮,完全没有失眠的困扰。这才是减少中年人健康危机的正途。

相信如果你按照我的建议,也能够让自己每天元气满满,精神焕发地迎接各种挑战。

如果你有任何锻炼,饮食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