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最强大脑》,在比赛中突然引入了一对一的淘汰赛制,使得当时的参赛选手立时傻眼。尽管都是各大高校的学霸、奇才,一战定胜负也让他们倍感压力。
现场的导师和嘉宾纷纷发言为选手释压,其中韩雪说道:『我给大家支个招好不好,就是如果你们现在谁心里紧张,你们试图转化,跟自己说,「我现在很兴奋」,因为兴奋的那个身体反应跟紧张是一样的,你是可以骗过你的大脑,让你觉得你现在是真的非常非常兴奋!』
这句话恰恰击中了一个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压力有害健康。
你可能在怀疑,这怎么可能是错误的观念?那么多人因为压力,抑郁成疾,甚至英年早逝,许多结果都说明压力与身体健康关系紧密。
心理学没有否定过压力和身体健康有联系,但压力并不是导致罹患疾病的原因,认为压力会对自己健康造成危害的想法才是导致患病风险的根源。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相信压力会损害健康,那么它就不会影响你。是不是听起来有点信则灵的味道?
这绝对不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研究人员在一个持续八年的数据跟踪后发现,只有那些认为压力对自己的健康有害的人群才真正遭受了疾病的折磨。
这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了什么?难道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思考一下,当压力来临时,我们会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这些症状通常被视为焦虑,是代表压力失调的信号。但如果反过来看,这些信号同样也是身体积极活跃地一种表现!
心跳加速是蓄势待发,呼吸急促是为了加大脑供氧量。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挑战而作出的生理准备。就像开头韩雪所说的,紧张和兴奋其实是生理反应的一体两面,每个人对待压力的态度决定了同样的生理反应产生不同的结果。
以前说长期压力会造成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压力状态下,心脏加速跳动,血管容易极剧收缩膨胀,长此以往带来心血管问题。但是近期多项关于社会性压力的测试却表明,有着积极心态的测试者,尽管同样心跳加快,但是血管却可以维持松弛健康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焦虑,反而是感到兴奋和充满勇气的表现。
事实上,这种差别足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长命百岁,还是英年早逝。
更为神奇的是,身体的压力反应链中会分泌一种神经激素–学名催产素(Oxytocin,不要被学名吓到)。这种激素就是压力反应下,测试人员仍然能够保持心脏血管健康状态的原因。
催产素是一种能够微调大脑社交神经的激素。它不光可以保持血管松弛,还可以强化心脏细胞,催化受损细胞的再生修复。非常特别的一点,它在人际关系行为密切时会大量分泌,因此也被称为『拥抱激素』。
当身处压力困境之中,如果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或者看到别人身处困境时,多多伸出援手,都会增加拥抱激素的分泌,从而帮助压力人群的身体健康不受压力影响。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都说病是『憋出来』的,就是因为有些人陷入困境后,封闭自己,不愿与人分享痛苦和感受,反而更笃定了压力对自己健康的影响。
在我们生活周围,职场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病痛压力无处不在,没人可以豁免。我们为了摆脱压力,用了很多方法:运动,信仰,求医,问药,却没有意识到,压力或者并不是敌人,而是催促我们战斗的伙伴。
如果总是一味地逃避,寻求内心的平静,但那份压力仍然不会消除。过去常常听到『化悲痛为力量』时,总觉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现在仔细一想,这可能才是在重重压力的世界中,逆流而上的处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