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者可能最担心的运动伤害部位就是膝盖了。
经常跑步的人如果在朋友圈里打个卡,报个里程,可能马上就有从不跑步的朋友关心地问:『跑这么多,不怕膝盖跑坏吗?』
面对这些问题和担心,跑者圈里实际上也是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争议。大多数人会从自身情况出发,证明跑步对膝盖有损或者无损。最无奈的答案可能就是:『不会比其他运动来得更糟糕』。
之前也有过很多数据分析跑步的人和不跑步的人,他们膝盖受损或者得骨关节炎的几率有多大。但是可能没有人想过,如果一个跑过1000次马拉松的跑者,他的膝盖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最近的一个新研究(注1)给出了答案:哪怕是跑完1000个马拉松比赛后,跑者的膝盖也没有因此产生巨大问题。所以结论是:跑步不会对膝关节有太坏的影响,相反跑者的膝盖可能更不容易患上骨关节炎。

研究者聘请了6个完成过1000个马拉松比赛距离的跑者参加这项研究。虽然样本数很少(毕竟完成1000个马拉松距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些跑者的膝盖检查状况却让研究者感到略微意外,因为什么大事儿都没有!!
能够完成包括越野赛在内的1000个马拉松距离的跑者,绝非等闲,他们的肌肉力量足以支撑自己的跑量而不损伤膝盖。当然也不是一点儿问题没有,研究者就发现其中三个跑者的软骨组织有轻微撕裂,有一个跑者因为年纪呈现半月板磨损退化症状。但这些和通常半月板问题、韧带断裂问题以及骨关节炎相比,的确太轻了。
这个研究说服力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样本数太少。

但是还有另外一项研究(注2)与前者似乎有点不谋而合。 这篇论文是发表在英国医疗期刊上的,同样认为跑步不会对膝盖产生损伤,反而还能使一些受损部位得到恢复。
研究者寻找了82个跑者样本,他们都将参加马拉松赛,大多数还是首马的新人。在比赛前的6个月,和比赛后的两个星期,研究分别对这些样本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然后进行对比。
检查发现软骨下骨骼层(软骨组织下面的骨头表面层)的损伤和股骨的损伤都有所改善。这两个部位恰恰是膝盖承受跑者主要体重的位置,这意味着跑者实际上并不会因为跑步损伤到这两个部位,反而起到增强和改善的作用。
同时检查还发现,前后对比中,没有显示有所改善的部位是髌骨间隔,表示跑步活动对软骨组织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有意思的是,研究者注意到样本自身根本没有察觉这个问题,更不用报告说自己膝盖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了。

两项研究的最大区别在于跑者经验的不同。第一项研究参与者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马拉松跑者;而第二项研究很多只是跑步新手。在1000个马拉松和1个马拉松后,这些跑者的膝盖并没有因为长距离、高强度的跑步活动造成问题,实际上已经能说明对于跑步伤膝这件事,误解或者猜测的成分有多大了。
自然,研究本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宣称跑者可以豁免膝盖受伤或者疼痛等问题,只要运动,就可能会造成运动伤害。但是这并不能说跑步本身会自然带来伤害。

就呼噜爸爸多年的跑步经验来看,很多跑步后感觉膝盖出现问题的,大多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体能水平限制,肌肉力量不足,又追求跑步速度,训练强度,从而训练过量引发问题。所以我们强烈提倡安全训练、健康为主、速度为辅的训练原则,加强自身的肌肉力量强化,提高跑步技术,自然就能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我跑步,我快乐,科学健康的跑步,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
延伸阅读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注1:《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of Knees and Spines in Recreational Runners who Completed 1000 Marathons.》NCBI,2019.12
注2:《Can marathon running improve knee damage of middle-aged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