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跑者的心得分享:突破自我,提高全马成绩24分钟,跑进2小时20分

每一个马拉松跑者,都深知要提高自己的最好成绩需要付出什么。哪怕是一两分钟的提高都是无数汗水堆出来的。

Nathan Pennington是美国知名的精英跑者和跑步教练,他给所有跑者分享了自己如何设定训练策略、改变训练方法、强化心理建设,最终把个人全马最好成绩从2小时43分,提高到2小时19分的故事。

虽然2小时多的全马成绩对绝大多数跑者来说太遥远,但是Nathan认为不管是为了提高个人最佳成绩,还是想完成自己的第一次马拉松挑战,他的训练经验都可以帮助跑者少走弯路,选择科学的方式来促使进步。

『2007年,我期望参加2008年美国奥林匹克运动会预选赛。预选赛的达标成绩是2小时22分,而我自己的最好成绩还是2002年纽约城市马拉松跑出的2小时43分。这离达标成绩还差得很远。』

有经验的跑者都知道,马拉松长跑成绩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赛中要突破两三分钟都很有挑战。呼噜爸爸自己在2016年参加杨凌马拉松时就跑出3小时39分钟,自己感觉离3小时30分很近了。但直到2019年再次参加杨凌马拉松时,才跑出3小时22分的个人最佳。

Nathan的目标是要把自己的全程配速,从3分52秒提高到3分21秒。这种速度的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Nathan记录了整个训练过程中的策略、心态、方法的调整。这些重大改变是他目标达成的基础,也是Nathan希望其他跑者可以借鉴,突破自我瓶颈的要点。

『无论你是希望跑出波士顿马拉松的达标成绩,还是为自己的首马突破4小时做准备,一个要点,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慢配速上训练。』

2007年,Nathan31岁,半程马拉松测试成绩1小时07分,平均配速达到3分10秒。Nathan的长距离训练距离通常为26~36公里,配速保持在4分02秒到4分11秒之间。

Nathan为提高成绩做出最大的改变是长距离跑训练方法。他的新教练Lisa是1985年波士顿马拉松冠军,她让Nathan开始尝试一个新的长距离训练计划。新的训练要求长距离跑时Nathan的平均心率保持到每分钟160次,即他的最大心率值的85%左右,同时保持长距离训练的配速达到3’24~3‘47之间。

Nathan预期的达标成绩,需要平均配速为3分20秒。教练Lisa认为用接近比赛目标的配速训练26公里的效果,会比用慢上40秒的配速完成30几公里更好。

为了强化训练效果,他们选择了卡罗拉多州一个海拔1800米的路线,用3分24秒的配速进行长距离训练,保持平均心率到达每分钟160(85%的最大心率值)。

『渐渐的,我在这个心率上保持配速的时间越来越长,结果就是同样的能耗情况下,我跑得更快了!』

我们通常习惯的LSD要求长距离用比较慢的配速,目的是为了强化身体的耐力。但是为了提高配速,显然使用比赛配速进行长距离训练会更加有效果。

当然,这里没有否定LSD的意思,事实上Nathan除了用比赛配速进行长距离跑训练外,还是会保持LSD的训练方法。

『Lisa教练要求我在完成一次有强度的长距离训练后,下一周就要跑一个轻松的长距离训练。

之后,我就使用两种配速交替进行长距离训练。一周保持3’24~3‘37,另一周保持4’02~4‘39。训练距离从29公里到40公里不等。』

放松的长距离保证了身体有适应恢复的阶段。长跑训练中有一点特别重要:强度训练的训练效果是在身体恢复时发生的,而不是练习本身。你可以给身体压力,但是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身体肌肉恢复适应,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另外我们可以注意到心率控制也是Nathan训练中的重点。

常常听到有些人认为精英跑者自己只须听从身体的感觉,心率表啥的并不重要。但是Nathan认为:

『1995年到2000年我在Malone大学学习时,跟随Jack Hazen教练训练。他是2012年美国奥林匹克男子长跑队的教练。

在和他的训练中,我掌握了用好心率设备监控自己的状态。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轻松的长距离训练中,不要让自己跑得过快。心率表让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而不是跑了多远,速度多快。』

『为了跑到2:22的达标成绩,我还特别强化自己的无氧阈值和带氧能力。』

乳酸阈值是血液循环中乳酸产生的临界点。当身体开始产生乳酸并开始堆积时,肌肉就会越来越觉得无法继续当前速度,甚至坚持跑下去。

跑者在无氧区间阈值下的快跑,被称作乳酸阈值跑,能够提高我们的乳酸耐受度,延缓乳酸阈值临界点。乳酸阈值越大,就意味着可以坚持快速奔跑的时间越持久,跑得更远更快。

普通跑者乳酸阈值可能在最大心率的75%~80%,而精英跑者的乳酸阈值可以达到最大心率的88%到92%。逐渐扩大你能够保持最大心率的88%到92%的时间会带来最佳的效果。

Nathan在2007年的训练中,每周会计划一次乳酸阈值跑,用阈值配速完成10到24公里。

『除了乳酸阈值跑外,我还在训练计划中增加每周两次的无氧强度训练。』

无氧强度训练训练包括间歇跑、法特雷克跑。Nathan会去操场完成这些训练。在1800米的海拔做这些强度训练,是配速提高如此之大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训练活动:

  • 6次1600米间歇跑,冲刺配速(2‘57),每个间隙中间休息2分钟
  • 3次3200米间歇跑,高配速(3’~3‘06),每个间隙中休息5分钟
  • 1小时法特雷克跑,1分钟高强度(心率170)接1分钟轻松(心率140)
  • 16次400米间歇跑,65~67秒,每个间歇中间休息90秒
  • 20次200米间隙,29~34秒,中间用100米慢跑恢复

『进行这些训练时,我都保持心率在每分钟175次以上(最大心率的93%),这当然也依靠了我的心率表。』

这些无氧强度训练难度较大,但是对于增加最大摄氧量,提高乳酸耐受度效果却很显著。Nathan虽然没有分享自己的最大摄氧量的值,但依据VO2Max的简单计算公式估计他的摄氧量在77以上。

『不能只是强度训练,身体需要恢复适应。所以我会在强度训练后有休息日进行慢跑。』

Nathan的强度训练令人咂舌,但是想想全马两个小时的强者也就释然。

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忘了增加哦恢复日的慢跑。虽然他的慢跑和我们日常的概念有点距离,但是只要训练强度大,消耗大,就必须保证有相应的恢复训练和休息日。

虽然,恢复跑并不能如它的名字所言,加速身体恢复,但是它会改变肌肉使用模式,刺激到强度训练时没有力竭的肌肉,是很好的增强训练。

『我犯过和大多数人同样的错误:忽视补水。教练特别为我指出了这一点。

比赛中补水可不是小口小口的喝,抓起杯子,大口把里面的全部喝掉。所以要在日常训练中就习惯这一点。』

马拉松跑者最大的错误就是补水不足或者热量摄入不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喝太多水也能完成全程马拉松,但是身体会为此付出代价。

在追求速度的42公里中,身体极度需要水分和热量。

Nathan建议跑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5公里就放上一瓶水,带上能量胶,在长距离训练时像比赛那样训练自己消化能量胶和培养饮水习惯。

『重要的事是训练可以犯错,但是比赛千万不要。如果你练习过拿水瓶和喝水,比赛时就会轻松很多。』

马拉松比赛成绩的提高,不会像跑5公里、10公里那么显著。对于训练目标的追求,要有耐心。

『我和一些世界顶级的马拉松跑者曾一起生活训练过。他们有个人最好成绩2小时10分的Gilbert Rutto,还有两次奥运冠军Dan Browen。他们给我的窍门就是:不要丧失热情。

Nathan觉得任何人都可能有跑得不好、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但是这些并不能一次否定跑者的能力和天赋。即使是没有到达训练目标的训练,仍然是一个训练。他说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跑者也要休息,也有跑得糟糕的时候。

专心致志,坚持一致的训练,终有一天能够给你回报。

『当决定参加2008奥运预选赛后,我在纸上写下2:21:59,挂在办公室墙上,让我时刻能看到自己的目标。』

花一点时间构想一下自己的成功,想象计时钟上的成绩,冲线后与朋友家人的环绕的情景。

Nathan就是这么做的。

把自己的目标写在纸上,时刻让自己关注。

『我一直觉得一旦你写下自己的目标,就等于官宣你要完成它。如果你期待一个成绩,把它放进心里做准备,你就有机会实现它。』

让自己的心理对目标,对自己能力有所期待,有所准备,并且用尽自己的全部去实现。对于跑者来说,不论是首马成绩,还是报名比赛的达标成绩,有了追求也会培养更多训练的乐趣。

Nathan故事的最后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他最终不仅达到,而且还冲过了2小时22分的标准;坏消息是这个成绩是在2008年奥运预选赛之后28天完成的。

但是他并没有为这个感到沮丧。至少成绩提高的小目标达成了。而且跑步不是人生的全部,你的周围还有同伴、家人。保持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更有助于自己的目标实现。


我们可能一生都跑不进3小时,这是和个人天赋能力相关的东西。但是Nathan的故事和训练经验,同样能够在我们的水平层面上给出指导方向,让我们避免低效的训练方法,错误的策略和糟糕的心态。

向这些精英跑者学习的不仅是方法。只有把训练、心态和目标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马拉松跑者。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关于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