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跑步中步行的人,他们的跑步成绩可能好得出乎意料!

当我完成第一次马拉松回家后,一个亲戚问我花了多少时间完赛,我告诉他正好赶在了关门时间之前。

『这么久啊!你一定是用走的吧?』,他的语气里有种淡淡的嘲讽意味。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似乎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跑步就不应该走路,否则就不算跑步!

这种想法当然不对!

跑步过程中,如果感到喘不上气、脚要抽筋或者恶心岔气,继续跑才是傻。

跑步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听从身体的反馈。如果跑步中有任何不舒服,都应该降低配速,走一走,甚至停下来中止训练。

不光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刚开始跑步的人,采用跑走结合的训练计划,比一味地追求跑完固定距离更好。跑走结合的训练能够帮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强度,慢慢地达到不需要走路休息,也能完成较长距离跑步的目标。

即使是有经验的跑者达人,也会适当把走路休息分布到训练计划中,调整训练节奏,运动强度,避免训练过量导致运动伤害。

因此,跑步过程中不仅可以停下来走走,更要学会利用步行恢复的技巧,保障身体免受运动伤害的情形下,提高训练效果。

跑步训练的目标,无外乎是为了培养更好的身体素质、更强的耐力和更快的速度。表面上,这些目标看起来都和走路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如果正确认识到走路对于训练的影响和好处,是可以帮助跑者达成更好的训练目标的。

首先走路对跑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益。

当减慢速度,从跑步状态转到步行状态时,心跳和呼吸都会放慢。但此时仍然处于运动之中,身体会把这种状态视为积极的恢复模式,同步调整肌肉状态,乳酸分泌状态。

大多数情况下,疲劳、气短或者其他不适都可能让人产生放弃训练、停止跑步的念头。此时如果放缓速度,步行一段距离,肌肉紧张状态得到一定恢复之后,无论是从心理或者身体感受上来说,坚持锻炼的信心都会同步恢复。除非有严重的伤痛,一般训练计划都可以顺利完成。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一旦走起来就不想再跑了。这是因为行走时间过长。短暂的步行休息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只要确认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继续恢复跑步。步行时间过长,会让身体渐渐懈怠下来。

训练中加入步行可以更容易达成训练目标

如果合理的把短暂步行加入训练中,跑步的距离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分段。每个距离稍短的分段跑不仅更容易控制配速和心率,对于激励跑者,完成更长距离的训练也是有帮助的。

例如对一个跑步新手,一次性跑5公里可能太累了。但如果把5公里用跑走方式切割成5块就容易多了。不管是心理或者生理上,跑者都更容易接受和完成。而且,随着训练效果的体现,这种步行的切割自然就会逐渐减少。

步行同时也是热身和放松的好办法。

跑步前跑步后,自然而然的步行一段时间是最自然的热身和放松。

这样可以防止身体受伤,减少跑步后的肌肉酸痛。在长距离的训练后,我都不建议当天的其他时间在家躺着或者休息,出去走一走,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身体恢复可以起到更好的排酸效果。

跑步中如果想走一走时,不用顾虑太多,走就好了。在训练中你需要关注的是心率、跑姿以及严格遵从身体的反馈。步行是避免运动过量和免受伤害最基本的行动。

步行方法得当可以提高跑步成绩

就像前面介绍的那样,步行对于提高训练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对于训练初期,跑走结合可以很快提高身体对跑步运动强度的适应,这比费力跑完一次,然后因为疲惫和伤痛彻底放弃跑步训练可强上太多了。

除此之外,步行也有助于跑者的配速控制。有些跑者并不擅长控制配速,例如训练或比赛刚开始时,感觉兴奋而且充满能量,很容易跑快,导致后期乏力。这种情况下,在训练和比赛策略中加入短暂步行时间,就可以进行恢复、调整配速和跑姿,然后继续向目标前行。

从这些经验中,你能了解到步行休息的方法使用得当的话,不仅不会影响跑步成绩和训练效果,反而会因为减少跑步的疲劳而提高成绩,降低运动受伤的可能性。

虽然总是有些人瞧不上步行,但如果这样的方法对于你是有帮助的,何必理会别人呢?跑到终点线就是一种胜利,跑出健康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