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养狗,起初是为了看家护院,追捕狩猎。而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更多人养狗是为了看护陪伴。
目的的变化也决定了铲屎官和毛孩子之间关系的变化,很多狗狗早已成为家人中的一份子。这大概是没有喂养狗狗经验的人所难以理解甚至诟病的。
当看到狗狗和主人之间表现出来的这种亲昵和依赖,谁会觉得这其中没有爱呢?

而且随着时间,你会真正懂得什么是它的世界只有你。

当主人上班离家时,大部分的狗狗都静静地趴在门后,期待着主人推门而入的那一刻。

但主人休息时,它们也会乖巧地绻在主人脚边,那是对它们而言最安全温暖的所在。

当主人临时有事走开时,傻傻的它们紧张地依依不舍。

1. 当你不爱……
只是这样暖心照片大都是国外的,我们的周围更多的是排斥、讨厌、害怕甚至憎恶!

截图中的言论真的挺可怕:得有多重的深仇大恨才会这样用生命去诅咒?还是现在的人对于生的漠视已经无法度测自己言语的重量?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一说起狗狗,就会想到它们随地大小便,在街上乱窜,缺乏管教的狗狗常会吓人一跳 。
大家都在声讨各种不文明养狗的现象,但是似乎都忘记了一点:一个人是否有文明的习惯,是否会尊重别人的权益,和养不养狗实际上没有关系。
媒体上的报道,网上的各种负面评论,似乎在中国只要是养狗的,就一定是不文明,不规矩的。这让我想起以前玩魔兽世界的时候:部落骂联盟狗,联盟骂部落猪。可是在电脑背后,都是吃一样米,喝一样水的人。
大凡不守规矩的人,做什么事情也不太会守规矩。他们可能会高铁霸座,可能会在公交车上抢方向盘,可能在电梯肆无忌惮地抽着烟。如果他们养狗,我相信他们也是不牵狗绳,不收拾大便,不愿意办证,不愿意按时疫苗的一类人群。这和狗狗有关系吗?
2.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对待生命的态度
对狗的轻蔑和漠视还有文化的原因。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狗是六畜之一,一只畜牲而已。在各种文字表达中,无不昭示着对狗狗的鄙夷:狗腿子、狗奴才、狗崽子、丧家狗、落水狗。文化背景上就没有对狗的认可和肯定的大多数人,又怎么能够像国外那样尽情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爱纽带呢?

常常听到一些人吓唬孩子:离狗远点,它会咬你。从小大人对小孩就灌输的这种观点,势必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判断。
但是我们看到在不一样的环境下,牙科医生甚至带着狗狗来上班,安慰平复孩子紧张的情绪。

有很多品种的狗狗天生就喜欢与孩子亲热,对于和孩子在一起,它们更是毫不吝惜自己的感情。

我能理解长辈爱护小孩的心情和做法,可是我们这样的教育就真的是最佳保护吗?

世界在变化,狗狗也不再是单纯的看家护院,它们展现了自己的聪明,传递着情感,无法让人把它们只看做为一个工具或者玩具。它们的忠诚陪伴、依赖、信任,让家人们不能不把它们视为家庭里的一员。

纽约大火后,主人与失散的狗狗重逢,潸然泪下。

小家伙自己最舒服的一个姿势。

3. 恐狂症与流浪狗的管理
在国内,对狗狗最大的仇恨可能莫过于对『狂犬病』的恐惧。中国在世卫组织的报告中仍是疫区,但是在城市中,这种恐惧一直在被有意无意地放大。

这篇知乎里的评论,我认为看问题更客观一些。杜绝狂犬病不仅需要医疗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知识和观念的更新也尤为重要。
为什么国外可以杜绝狂犬病,为什么孩子们可以无拘束地和它们一起玩耍嬉闹,这里没有值得让我们所有人思索的东西吗?

国外也有流浪狗,但在它们的治理上,荷兰却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没有流浪狗的国家。政府为所有的流浪狗找到了愿意领养并照顾它们的家庭。

反观我们的一些城市养犬管理,还是停留在狗狗只是宠物,是一个畜生的思想层面上。古人也知道治水宜疏不宜堵,我们现在听到的很多管理办法简单粗暴,不针对造成根本问题的人群,而只把重点放在抓狗、限养上,甚至看到一些省级电台的拍摄宣传竟然是执法人员溜门撬锁,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
我所分享的这一些,只想说明狗狗和主人之间有爱,这种感情,也同样需要被尊重。很多人害怕和厌恶的狗狗问题,根本上是人的问题。那些宣扬和使用极端手段对付狗狗的人,和这些你们所鄙夷的不文明人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如果你爱狗,请牵绳,打疫苗,收拾便便,别让它影响周围人的生活,更要负起责任,照顾好这个内心世界只有你一个的毛孩子。如果你不爱狗,请包容,尊重,用自己文明的行为来影响周围,阻止不文明的事情。只有所有人的思想和素质都能进步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为彼此创造出更美好、更有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