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跑步容易膝盖受伤?马拉松跑者向你介绍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步是现代人首选的锻炼活动,它简单易行,发自身体移动的本能,也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之一。

随着城市马拉松活动的宣传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加入跑步者的行列。

然而,很多人却未必意识到跑步也是一项需要技巧的运动。并不是任何人一开跑都会自然而然使用正确的跑步姿势的。

阅读更多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减肥是现在的主流趋势。肥胖会给身体带来负担,潜在的健康隐患等等。

很多减肥方法是用控制饮食进行减重。每天就跟猫一样吃一点点东西,几个礼拜的减肥食谱执行下来,表面上体重是降低了一些,而实际上心里饿得发慌。

隔段时间受到生理上饥饿感的冲击,加上食物的诱惑,嘴就再也管不住了。体重迅速反弹回来,宣告又一次减肥计划的失败。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美食这条汹涌的奔流,把减肥的那点小心思冲刷得一点都不剩。

实际上,想通过饿肚子的方法来达到减肥的目的,是完全错误的。

减肥的关键不是体重,而是体脂

过去人们习惯使用BMI指数(身体测量指数)检测肥胖程度,用个人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超过24被认为过重,而超过28被认为肥胖。

但你会发现用BMI指数衡量一般人还好,如果用到运动员身上则完全不合适。有些运动员很健壮,体重很大,BMI指数很高但并不肥胖。这就是因为只用重量来评价肥胖并不准确。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肥胖的关键是身体内体脂过高,重量只是外在的数字表象而已。

用每天节食的方式减重,实际上减掉的不仅有脂肪,而且还有身体的水份,肌肉,这样的减重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减肥的关键是减少体脂,而不只是减轻体重数字。

身体代谢与减少体脂

一般人每天的正常活动需要热量,这是人们需要三餐吃东西补充热量的根本原因。

成年男性一天大概需要1400到1800大卡的热量,而成年女性一天大概需要1200-1600大卡的热量。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身体基本的热量需求不能达到的话,就会消耗身体的水份、肌肉来保证热量转换的需要。而肌肉则是提高身体代谢的关键。

身体感受到长时间饥饿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率,多贮存脂肪的方式来调节。后果导致身体代谢率变低,吃一点东西,就会被转化为脂肪保存,反而易胖。

换句话说,肌肉越少,身体代谢率低,吃很少就会变胖。肌肉越多,身体代谢率高,多吃点也不会变胖。

正确使用控制饮食的方法

理解代谢与肥胖的关系后,就知道正确控制饮食的要领是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首先要理解食物的分类,拒绝高热量的食物。

油脂类,甜品都有很高的热量,就算吃很多也不会有饱腹感,导致越吃越多。因此在控制饮食时要杜绝吃炸鸡、薯条、肥肉、蛋糕、曲奇、冰淇淋之类的食物,糖份过高的水果也要少吃。

要保证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摄入,他们可以保证每天的基础代谢,还可以增强肌肉营养。这样的食物有鸡胸肉,牛肉,鱼肉,蛋白,豆浆,适量的米饭,面条,麦片,蔬菜,适量的水果,酸奶等。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另外除了控制热量摄入这个基本原理外,还有一个需要了解的是控制能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

血糖升高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它能在血糖升高时消耗糖份而不是脂肪。但同时,胰岛素还会将热量转化成脂肪贮存,制造饥饿感。

所以选择升糖速度慢的食物,降低血糖反应可以降低胰岛素的生成,减少脂肪形成。

谷物类,薯类和甜食都是容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因此摄入需要适量。可以使用奶类,豆制品和瘦肉类混合主食一起降低血糖。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精确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和选择食物有一点困难。所以建议可以使用一些手机软件对饮食做一个记录,通常它们都能提供很多食物大致的热量水平,看看自己是否摄入过多。

即使不使用软件记录,吃饭时慢一点,也可以在大脑传递过饱信号前停下来。而且,吃慢一点,还能够帮助降低血糖反应,可谓一举两得。

用控制饮食的办法减重,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40岁的中年人了,还不管管自己的健康,真的不行啦

10年前,我还是大家现在口中的肥宅。

因为长期案头工作,生活两点一线,饮食上又比较贪图享受,所以很快体重就飙升到90公斤。三高,脂肪肝也自然没有跑。



伴随年龄增长,给人带来的压力远不止工作,还有健康。

新闻爆出越来越多的中年猝死案例。

2015年12月,前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终年44岁;

2016年7月, 《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7岁;

2016年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享年44岁;

2017年2月,途牛旅游网预订中心副总经理李波因心肌梗塞离世,年仅44岁;

2017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心内科医生陈彦东,在救治了那么多心脏病人后,自己却在40岁的黄金年龄离去了。

这些是知名人士的新闻,而据资料表明,中国的心律失常患者约有2000万人,每年『猝死』的人数达60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左右,高居世界首位。其中中年人比例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真的很吓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场病都可能拖垮一个家庭,更何况一个人的离去,不能想像会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我当然不是来只讲猝死的,而是在幡然醒悟后,分享中年人应该有的健康观念。


首先当然是加强锻炼。美国2008运动指导书上建议18岁到64岁的成年人,每周都应该有一定的有氧和肌肉锻炼活动。

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最难的就是坚持不下来,或者借口说没有时间。但是如果你把健康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时,什么时间都可以找得出来。

坚持活动锻炼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我就按以下几点做的:

1. 我买了一个体重体脂秤,还可以连接到手机上的APP。每天早、晚定时称重看体脂的变化。有数据的显示可以坚定我锻炼的决心,同时也提醒我今天吃的东西是不是太多,太油。更重要的是好的结果可以形成正向的刺激循环。

2. 我开始找了一个手机锻炼APP,选择了一个适合刚刚开始恢复锻炼的计划。每周设置了三天时间,到时提醒我开始锻炼。分享到锻炼社区里,还可以获得朋友的点赞,鼓励,使我更能坚持下去。

每周大概总共能活动150分钟,也就是2个半小时。每次活动到让自己感到微汗就可以了。我做的活动都很简单,包括快步走,慢跑,还有手机软件上的一些HIIT训练,效果都很好。

特别是固定的时间活动,还让我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每天早睡早起,感觉时间更充裕了,效率也提高了。

3. 饮食控制。这个对吃货来说是最困难的。

我是先保证自己三餐定时规律。

早餐组合是一片面包,200毫升低脂牛奶混合两勺即时麦片,一个水煮鸡蛋白。有时也加一点干果,或者酸奶。

午餐基本正常,但只吃七八分饱。降低吃饭的速度,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控制食物摄入。避免在大脑发出吃饱信号前,我又吃得过多。

晚饭是比较大的挑战。但是我尽量都做到6点前吃饭,并且不吃主食。如果一定要去参加夜宵活动,我基本上都是保持全程微笑参与,但是尽量不多吃的状态。


10年前的我看起来是这样的:

10年前90公斤的我,隐藏健康危险的身体
锻炼后的我

从去年开始,通过一至两个月的坚持,我就看到自己身体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体重也降到70公斤以下。体检的结果是三高没有了,脂肪肝拜拜了。以前的朋友看到我,都非常惊讶于我现在的变化。

同时,恢复活力的身体,良好的作息,都极大的减少了工作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这种感受非常明显,每天都能精神地从睡梦中醒来,带着热情和干劲儿忙了一天后,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倦怠感。特别在锻炼完之后,当天一觉可以睡到天亮,完全没有失眠的困扰。这才是减少中年人健康危机的正途。

相信如果你按照我的建议,也能够让自己每天元气满满,精神焕发地迎接各种挑战。

如果你有任何锻炼,饮食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