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条件如何影响跑步配速:基于天气选择马拉松比赛的策略

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跑者又能感觉到那种骄阳似火下的奔跑感觉了。

每一个跑者都知道,高温会影响跑步的感受、速度,然而具体影响程度却不是很清楚。很多人也明白凉爽天气适宜跑步,但是能跑出最佳状态的理想温度范围也许就不知道了。

这里,呼噜爸爸会介绍关于温度与跑步相关的一些问题,它们包括:

▣温度对跑步产生影响的原因

▣ 跑者最理想的比赛温度范围

▣ 气温升高对于不同类型跑者影响程度

▣ 高温气候条件下的跑步好处与注意事项

▣ 如何依据气温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马拉松比赛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跑步

几乎每个跑者都体会过当气温升高时,要保持稳定配速就要付出额外努力的感受。

运动科学研究早已发现不同的气候因素如风向、露点、湿球温度、降水以及云层厚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跑步比赛成绩,但在所有的因素中,气温的影响是最为明显而且巨大的。

高温下跑步锻炼会增加耗氧量,这是影响跑步配速的最直接原因。

外部气温较高时跑步,血液循环需要从运动肌肉中分流一部分血液到皮肤表面,帮助降低体温。结果就导致额外的能量消耗,同时乳酸生成加速,即使在日常习惯的配速下,心率也会提高。

炎热天气更使得身体脱水速度加快,心脏泵血容积因此减少,供血量降低,疲劳度产生也相应加快。

最适合跑步的温度范围应该是多少呢?

从感受上来说,都清楚凉爽天气下能够跑出更好的成绩,但具体到『什么温度范围是最适宜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国外进行温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基本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他们在实验室中模拟气温条件,要求单车运动员踩踏单车直到力竭。但最近有一些机构开始研究气温对马拉松完赛成绩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对于跑者最理想的比赛气候条件、以及可能跑出最佳成绩的适宜温度范围。

这个研究表明:对于大部分跑者,最理想的跑步温度范围在摄氏7度到摄氏15度之间。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马拉松完赛成绩会低于或接近自己的平均水平。

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男子和女子波士顿马拉松最佳成绩,都是在低于摄氏13.3度的气温条件下创造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最佳成绩是低于摄氏8.9度时完成的。

研究同时还发现大部分的世界最好成绩、以及多数打破赛道最好成绩的比赛中,前十最佳成绩都是在摄氏10度到摄氏15.6度之间完成的。

综合研究中所有的天气因素,当天的气温条件对完赛成绩影响最大。

如果说上面的研究样本都集中在马拉松精英选手上,缺乏了普通跑者代表性,最近的一个研究正好能够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这个研究是针对温度对速度较慢跑者的影响,涵盖了巴黎、柏林、伦敦、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马拉松的跑步数据。最后发现:大多数能够在三个半小时到五小时之间完赛的普通跑者,他们的最好成绩都是在摄氏6.7度左右完成的

此外,另一个研究总结了最近50年波士顿马拉松的跑者完赛成绩,结论是那些理想的完赛成绩都出现在摄氏7.8度到摄氏15.6度之间。(这个研究的平均完赛成绩为3小时零2分。)

气温升高对于不同类型跑者的影响

一旦气温超过摄氏15.6度时,大部分跑者都需要增加能耗来保持配速。温度越高,配速越慢。但是研究中发现:跑者的性别、速度不同,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从研究数据上看:

  • 平均跑步配速在每公里3分34秒甚至更快的跑者,气温每升高 1 摄氏度,配速大约会降低 0.62 秒。
  • 平均跑步配速在每公里4分36秒到6分12秒的跑者,气温每升高 1 摄氏度,配速大约降低 2.482.79 秒左右。

在理想的温度范围内,女性跑者在偏低一些的温度条件下表现更好,尤其是速度较快的女性跑者更是如此。而且女性跑者与男性跑者相比,前者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会更小一些。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是精英跑者和女性跑者的体重相对较轻,身体表面积与体重比更高,因而新陈代谢产生的热效应会低一些。这样使身体降低体温所需要的能量消耗更少,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也会较低。

而且配速较快的跑者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比较慢的跑者更少受到高温的影响。

高温条件下如何进行跑步训练

高温下跑步感觉可能会比较吃力,但是对跑者的训练来说并非一无是处。

研究显示: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锻炼活动,对身体的训练效果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影响:比如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会提高;心血管系统中的供血量、血浆浓度也能得到提高和改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实际上能够提高跑者整体的跑步水平。

如果在气温炎热的夏季跑步锻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提高训练效果和避免中暑:

补水

毋庸置疑,温度较高时跑步要比平时跑步脱水更快,因此要提前补水,提高跑动中补水的频率。不要等到感觉渴的时候才补水,而是制定好补水计划,例如每公里就喝上几口就可以了。

防晒

如果训练时间较长,还要注意防晒。但是建议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训练时长不要超过120分钟。

速度

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要过于追求配速。保持与平时感受相似的发力程度,即使比平时慢一些也没有问题。

训练时段

选择晨跑和夜跑都可以尽量避开暑热,但最好不要在中午和下午时段锻炼,避免中暑。

当温度过高(超过摄氏28度),就不要再坚持户外跑步了。这是对身体负责,也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必要考量。

依据气候条件,筛选适合自己的马拉松比赛

虽然气温对于训练有一定好处,但如果要在比赛中跑出一个理想成绩,就必须考虑气温条件对配速的影响。

很多跑者都有过这种体会,平时训练时能够达到的配速和完赛时间,到了比赛当天就会感受吃力很多,尤其在后半程掉配速更是常见。

考虑一下气温,这个问题就不奇怪了。大部分跑者平时长距离训练都是五、六点钟就开始,完成训练时气温才渐渐升高。而比赛多是从七、八点才开始,比赛后半程温度升高明显,会极大影响配速。

能三个半小时完赛的跑者,比赛当天的温度如果超过15.6摄氏度,目标配速可能就会减慢1.5秒左右。如果温度达到24摄氏度,那么平时用三个半小时完成的比赛距离,可能就需要3小时44分到3小时47分才能完成。

所以,跑者如果希望在下一个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个人最佳,或者需要跑出特定赛事的达标成绩,那么在报名时一定要把温度条件考虑进去。

国外有一个网站 FindMyMarathon.Com 就利用了上面的研究成果。它设计了一个算法,用赛事(很遗憾没有收集国内的赛事)的平均气温、平均完赛成绩,建立一个气温影响完赛成绩的基准线。

而且,它还会用赛道的地形数据(上坡下坡)、海拔变化、比赛时段的温度、过去几年赛事当天的天气状况,计算出一个分值。分值越高,理论上跑者马拉松完赛成绩就会越好。

可惜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的应用做这方面的统计,大部分还是跑者之间的口口相传来判断赛事的优劣。抛开赛事服务等一些要点,报名前认真查看一下赛事城市比赛时段的气温、气候条件,是那些希望跑出成绩的跑者必不可少的工作。


跑者虽无畏寒暑,但是只有对这些外部因素了解越深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训练的作用,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和水平。

▣ ▣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碳水化合物摄入补充对跑者非常重要,然而很多人的做法却是错误的

现在流行的一些减肥饮食,常常为了达到快速降低体重的效果,鼓励减少碳水食物甚至拒绝碳水食物。例如『生酮饮食』,就要求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试图把人体最主要的能量供给系统,由碳水化合物转化的糖,改变为燃烧脂肪。

这种饮食方法的效果和科学性先不予置评,有一点很明确,它不符合生理上所需要的营养摄入平衡。

当我们提到饮食的营养平衡时,通常都是指三大营养素的平衡。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被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被身体吸收,是人体的能量来源;蛋白质形成氨基酸链,是人体细胞的基础;脂肪则会帮助身体发育,构造细胞膜,保护内脏器官,也会作为辅助能量供给。

通过跑步锻炼达到减轻体重的目标,一是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利用脂肪能量系统,消耗脂肪量来降低体脂,二是可以保证每天产生足够的热量缺口,避免摄入的多余热量被转化为脂肪。

回头看看被一些减肥理论视为洪水猛兽的主食,就是因为能够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缩小了每天的热量缺口;而且精加工主食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也恰恰是胰岛素会把未及时消耗的热量转为脂肪存储,使人变得肥胖。

然而误区就是在这里,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需要减少甚至戒断碳水化合物的理由。

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短时间内表面可能会看到体重减轻,但身体内部却会因为能量匮乏进入『饥饿模式』,不仅降低自身基础代谢,而且一旦有热量摄入,就会试图尽可能地转化成脂肪以备『饥荒』。这也是很多人体重反弹,只要一吃东西就会变得比以前更胖的原因。

减肥不能依靠涸泽而渔。日常食物中,除了常作为主食的精致米面外,还有蔬菜、水果、原生谷物等可以提供升糖指数较低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只要整体热量摄入控制得当,保持每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人体营养平衡所必需的。

尤其对于跑步锻炼的人群,活动量越大,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也越大。但是在不正确的饮食方案指导下,很多跑者做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会对跑步运动成绩产生负面的影响。

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才能保证营养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出,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应该占全部热量摄入的50%以上。具体对跑者而言,碳水化合物每天摄入量到达多少才能做到营养摄入平衡呢?

针对耐力型运动爱好者,有些运动营养专家认为要保持在高强度运动下的能量供应和营养补充,提出50/25/25的营养比例,即日常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占50%,蛋白质和脂肪各占25%;而另外的专家则认为40/30/30的比例更好,让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修补更多运动带来的身体损伤;除此之外,还能看到其他一些不同理由的营养比例建议。

实际上,这种按百分比的营养平衡计算反而容易让人困惑,按照平均热量需求倒推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能根本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运动量消耗。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运动学家艾斯克·杰肯卓普(Asker Jeukendrup)博士认为:

通过百分比来考虑营养平衡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对身体产生作用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的绝对数量。

而具体摄入多少克则取决于跑者的目标设定和训练强度。

这也就是说,随着不同的训练强度,营养需求的总量自然不同,没有一个标准比例能够符合每一个跑者的情况。在考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时,不用去关心营养比例,而是要看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的绝对数量。

具体营养摄入量的估算方法

艾斯克博士从跑者的营养需求角度,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参考值:

『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要根据个体体重、以及每天不同的训练时长(1个小时到5个小时以上),每公斤体重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从5克到10克不等。』

更进一步,让我们仔细看看每种营养素每天的摄入估算应该怎么考量。

▧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与蛋白质、脂肪大为不同,本身就是纯粹为了提供能量。如果每天的活动量越大,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就越大。

训练量很重的专业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可能会是普通运动爱好者的两倍以上。运动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如果运动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能匹配日常训练量的话,不光运动表现会变差,而且还会加大运动伤害风险。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根据训练量、体重不同估算的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

▧ 蛋白质

蛋白质的需求相对少一点,但依据运动量不同也有不同的标准。

传统上,普通大众跑者和单车骑行者可以按照每天每公斤体重 1 克的标准摄入,如果有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可以增加到每天每公斤体重 1.5 克的标准。

艾斯克·杰克卓普博士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当把蛋白质摄入标准提高到每天每公斤体重 3 克时,参加研究的精英自行车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承受更大强度的训练。虽然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但也显示出在耐力型运动中,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基本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日常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比建议量稍多实际上对身体好处更多,毕竟它是修补身体损伤、促进肌肉生长的关键。只要把控每天摄入的热量总量,蛋白质的摄入量不需要特别限制。

▧ 脂肪

至于脂肪,在每日饮食中的需求并不像其他两种营养成分对于训练量那么敏感。根据艾斯克博士的建议:只要能保证每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足够,脂肪需求自然就能达到要求

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关心脂肪的摄入,只要保持每天的总热量摄入不要超标就行了。


用绝对数值的估计来控制营养元素的摄入,需要对每日饮食的热量做一些计算和记录,可以保证身体能量需求的同时,肌肉生长,体脂降低,是达到更好运动水平,维持身体状态的不二法门。不光对于跑者适用,即使是想通过跑步减肥的人群,也是避免基础代谢受损,体重反弹的减肥正途。

运动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补充

除了在日常饮食中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领外,跑者在运动中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需求更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碳水化合物通过食物或者饮料进入人体后,需要一个过程才会被身体消化、吸收,然后转化为能量传递到肌肉、骨骼。一个持续时间超过60分钟以上的跑步活动,也是身体持续性利用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维持消耗的过程。

在长距离跑步训练或者马拉松比赛前,一般都会采取『碳水充能』的方法,让身体储备尽可能多的碳水化合物供运动消耗。储备完全的情况下,通常能支持90 到 120 分钟的能量需求。

当身体内部的糖原(碳水化合物体内的保存方式)储存减少时,能量转化率和肌肉收缩就会减缓,速度下降。当糖原消耗殆尽,身体就进入到『跑崩』状态,俗称『撞墙』。要维持跑步配速,避免撞墙发生,就必然需要在跑步过程中进行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以半程马拉松为例,75分钟以上完成比赛的跑者,每小时补充30克碳水化合物,就能够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如果需要120分钟以上才能完赛的跑者,每小时可能需要补充 60 ~ 70 克碳水化合物才能避免糖原耗尽的问题。

按理说,跑步比赛消耗巨大,能量补充应该越多越好,但现实中身体吸收往往会产生一些别的问题。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依靠人体小肠壁细胞的蛋白质输送来实现的。这种输送行为与公路单行道有点类似:如同交通拥堵会导致塞车,如果给身体输送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使这些运输单元超过负荷,引起小肠里的交通拥堵,出现腹部痉挛、腹泻、饱胀感乃至腹胀气症状。这都是由于没有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肠道水份,最终在结肠发酵,然后生成的副产品。

运动中身体吸收碳水化合物时,肠道里有两种关键的蛋白质传输单元,科学家称为『SGLT1』和『GLUT5』。『SGLT1』负责处理葡萄糖分子,而『GLUT5』负责处理果糖分子。最关键的一点是:蛋白质运输单元每小时只能处理40~50克碳水化合物。显然,对于普通跑者来说,超出了身体可以处理的范围。

增加日常饮食中的碳水食物,能够提高跑步中的碳水吸收能力。

如果能够增加『SGLT1』和『GLUT5』在身体里的数量,或者提高它们的吸收效率,自然就能增加运动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量。

艾斯克·杰肯卓普博士在这个方面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发表的一篇相关论文提出:增加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就能够增加肠道里『SGLT1』和『GLUT5』的数量,从而提高碳水化合物吸收的效率。

因为分离蛋白质单元需要大量的肠道解剖样本,所以这篇论文的数据基础来自于动物实验。但是有另外的非直接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肠道在调整饮食后会出现同样的效果。

澳大利亚运动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让运动员进行4周的高碳水饮食和训练,测试是否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以及是否能够在运动中摄入更多的碳水能量。

高碳水饮食组的运动员在训练开始前,以及训练中饮用葡萄糖饮料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而普通饮食组的运动员只消耗富含脂肪的食物(例如坚果、全脂牛奶等)。在对比实验中,两组运动员摄入总热量是相同的。

研究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运动员分别完成了100分钟的单车骑行,同时还饮用一种可以在身体里追踪的特制葡萄糖饮料。最终得到的结果是:高碳水饮食组的碳水化合物氧化消耗量增加了16%,而普通饮食组没有明显的变化。

研究者提出,肠道吸收能力的加强应该是造成这个结果的最大因素。从动物实验中还发现,只需要几天的高碳水饮食就能够提高肠道运输单元的数量。这也意味着,跑者并不需要保持长时间的高碳水饮食习惯,才能刺激身体的变化。

同一阶段,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者制定了一个两周的高碳水饮食和高强度训练方案实验,发现高碳水饮食的确减少了运动中碳水化合物摄入所带来的肠胃问题,变相地还因此提高了跑步运动成绩。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给出了一个答案:在饮食方案中调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能使身体在运动中承受更多的碳水摄入,也就意味更多的能量支持,更少的肠胃问题,甚至带来成绩的提高。

这项研究结果与比赛前的『碳水充能』的方案也不谋而合,从侧面再一次证明了碳水饮食对于跑者的重要性。

跑者需要警惕盲目断食和减少碳水食物的饮食方案

最后再说说盲目断食、减少碳水摄入可能给跑者带来的问题。

有过断食经历的人会发现,断食几天后食欲下降,很像一种神经性厌食的症状。原因是由于断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胃部排空速度会减慢。只要恢复正常饮食,一切就会正常。

而现实中,有断食或者严格控制碳水摄入的跑者,因为胃部排空速度慢和肠道的抑制反馈(身体限制糖类过多进入肠道的保护机制),更容易在比赛中补充能量时引发腹胀、反胃甚至恶心的问题,最终反而影响跑步速度和运动成绩。

回到开头提到的『生酮饮食』,有推崇者认为通过『糖异生』作用也能合成出葡萄糖,所以身体营养平衡不会被打破。但在呼噜爸爸看来,拒绝碳水化合物直接提供葡萄糖,转而依赖『糖异生』转化脂肪和蛋白质为葡萄糖,多少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味道。


从前面的介绍和数据中,相信很多跑者都能意识到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自己的重要性。

盲目拒绝碳水化合物是不理智的。对于精致加工的碳水食物带来的问题,可以选择适当的替代品如全麦谷物、蔬菜、水果加以避免,同时从豆制品、鸡肉、牛肉、鱼虾产品中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严格控制加工糖、添糖和脂肪的摄入,保持每日的热量不超标,才是跑者减脂减重,利于健康的长久之计。

▣ ▣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科学研究证明跑步对健康的四大好处,让跑步锻炼的决心更加坚定

当穿上跑鞋起跑的那一刻,生活就可能因为这一个小小的运动习惯而发生改变。

每一个人选择跑步锻炼的初衷或许不同,但多半都和健康有关。如果让一个跑者来讲述跑步的好处,却常常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运动科学家们则一直努力地在这个领域里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数据和实例来证明一些跑步对人们的好处。其中,这四个研究结果令人吃惊,但却又在情理之中,都是跑者可以继续坚持跑步锻炼、最坚强的科学支撑。它们包括:

▣ 跑步会使人长寿

▣ 跑步有助于获得优质睡眠

▣ 膝伤与跑步并无必然联系,而跑者与普通人相比更少膝关节问题

▣ 跑步不但能够减肥,还是维持体型的利刃

跑步可以减缓身体衰老,有益于真正意义的『健康长寿』

长生不老永远都是人类追寻的目标之一,然而世界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如果勉强说有,也只能是跑步、锻炼这些积极的活动能算作延长生命的『一颗药』。

有无数相关的运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跑步可以延长生命周期,就是指跑步锻炼回会使跑者更长寿。

2018年一个关于跑步与寿命的大数据研究1分析发现,综合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案例中,跑者的比例比非跑者要低25% 到 30%。研究者的结论是:

选择任何类型的跑步活动,哪怕就是每周只跑一次,也比不跑步要好。

另一个关于跑者的论文研究2认为:跑者会获得额外三年以上的寿命

作者提出的依据是:跑者生理上能够呈现出更好的心血管状态;脂肪较少,器官组织结构成分更好;胆固醇水平更低;身体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更稳定;骨骼更加强健,体内激素水平规律稳定,而且精神状态更加积极。

追求长寿不单只是活得长久,而是要有积极、健康有质量的长寿。而这也恰恰是跑步活动对于生命的影响种最为闪光之处。因为我们都知道,依靠药物、医学治疗生存的一些老年人,他们的生命在延续,但是生活质量,包括对于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的消耗是没有办法计量的。很多研究都致力于如何使老年人可以生活的更加健康积极,然而各种方法里,最有效的永远是坚持锻炼

在最近的美国波尔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3中发现,一组平均年龄为75岁的跑者和自行车骑手,他们坚持锻炼时间都超过50年,而他们的生理状态更接近25岁的年轻人而不像那些没有锻炼习惯的同龄人。

在另外一个斯坦福大学知名的研究4中,研究者比对了本地50岁左右的中年跑者和社区里从不进行锻炼、而且总是依赖于医疗手段的人群。这项对比持续了21年,结果显示:跑者组的死亡率低于医疗组超过50个百分点

更令人意外的是:跑者组中的人群达到特定的残疾评分(Disability Scores)也比对比组晚11到16年。这就是说,跑者组的年轻状态保持更为长久,而且随着跑者年龄增长,这种从跑步获得的好处就愈发明显。

跑步能够帮助获得更优质的睡眠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最缺乏的就是优质的睡眠。不但因为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作息影响了睡眠时间,而且还会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身体因素导致失眠、睡眠质量差。

没有人不想好好睡一觉,体会醒来时元气恢复、精神饱满的感觉。甚至为了对抗失眠,很多人还借助药物的辅助。然而,根据睡眠医学专家约翰·霍普金斯的说法5

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证明:运动锻炼的确可以帮助人们入睡更快,而且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优质的睡眠不仅是普通人所追求希望的,对于跑者自己,好的睡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恢复手段,是长跑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篇最早发表在美国生活运动期刊上的论文6认为:运动和睡眠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运动越多,睡眠需求就越旺盛,而睡眠质量也更好;相反,睡眠习惯不佳的人群,通常也是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群。

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跑者睡觉前夜跑会影响睡眠。但是2019年一个大数据分析综合了23个这方面的研究结果7,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只要在临睡前不要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其他类型的夜跑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入睡,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曾经有人警告跑者如果选择夜跑会影响睡眠,但是2018年的一个大数据统计了23个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除了在临睡前1个小时不要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外,其他晚上的锻炼活动实际上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入睡,并且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跑步能够实际上并不会伤膝盖,跑者反而更少得膝关节炎

很多人不敢跑步的缘故是担心跑步伤膝盖。在他们想来,跑步是一个全身性的强度活动,必然会对关节造成影响。每当有膝盖受伤或者疼痛的情况,一般都认为是跑步造成的,所以也有很多人选择单车或者游泳一类的运动减少膝关节的活动。

但是事实上:跑步对于膝盖的影响更多是正面的,健康的。这一个好处也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一篇发表在骨骼与关节手术期刊上的研究8,对比了675个马拉松跑者和不跑步人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在调研活动中,积极运动的马拉松跑者罹患膝关节炎的比率远远低于一般成人

即使是那些喜爱超马运动的跑者也是如此,研究者检查了横贯欧洲4340公里的跑者膝盖后发现:

超量跑步运动的负担,看起来并没有对股骨关节、膝关节的组织造成有相关性的负面影响。

如果觉得前面的研究都是选择了有经验的跑者,那么另外一个关于跑步新手的研究9可能对于持疑的人更有说服力。这个研究考察了44个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跑者,其中有17位男性和27位女性。比赛结束后的六个月时间段里,研究者追踪了样本的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织情况,最后的结论是:

赛后六个月,从样本的骨髓、软骨情况对比来看,这些首次参加马拉松的跑者膝关节支撑强度有着明显的改善。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跑步是会感觉膝盖容易疼痛或者受伤呢?

其实如果留意身边的人,特别是体型走样的成年人,他们的膝盖疼痛和变形问题会更明显,这说明跑步并不是膝盖问题的必然原因。从呼噜爸爸的经验上来说,跑步中一些不好的习惯才是造成膝盖问题的元凶:

  • 过量运动带来的压力会造成膝盖问题,而且不单单是膝盖,可能还会影响其他的关节和组织。
  • 跑步中过度追求速度,超过体能负荷也容易造成膝盖受伤。

跑步新手,在身体和肌肉还没有锻炼到足够强度时,跑得过多过快势必给关节带来额外压力,这才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而有经验的跑者如果对于训练量不加控制,也会增大运动伤害风险。这个规则可以适用任何一种运动。

合理适度的跑步强度,符合个人体能水平的跑量,才能根本上提高肌肉强度和对膝关节的支撑,从而避免膝盖问题。

跑步可以减脂减重,但更重要得是它有助于维持良好体型

跑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往往是减肥需求者首选的运动方法。但还是常常会有人提出下面的一些问题:

  • 『每天跑五公里,能快速瘦下来吗?』
  • 『坚持跑步体重减轻了,但是休息一段时间就反弹,好像比以前还重了,这是什么情况?』

毋庸置疑的是,跑步过程中,由于全身都在移动,所以比其他锻炼能够消耗更多的卡路里。而且卡路里热量的消耗并不是决定于跑步的速度,只要跑得距离足够长,速度慢一点儿也可以消耗足够多的热量。

普通人跑上一公里大约消耗60 ~ 70 大卡的热量,如果想更精确一点,可以用每公斤体重每公里消耗1个大卡的公式进行估算。所以,热量消耗与距离、体重关系更大。

跑步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足够的热量消耗,而饮食上又能控制热量摄入,体重减轻是必然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保持体重体型不反弹,才是让很多人感到头疼的地方。呼噜爸爸遇到过很多个例,半年内体重数字降低很夸张;但只要停止跑步,半年到一年半之后,体重就会变得和从前一样,有时甚至还超过从前。

关于减肥反弹的研究也有很多,不正确的饮食控制,降低自身的基础代谢关系密切。但是从大量复胖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没有坚持锻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一个叫做『国际体重控制登记』的组织成立于1994年,简称NWCR(The 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它记录了很多成功依靠跑步锻炼减轻体重的案例。从它分享的数据中可以看到:那些平均体重减轻了30公斤,并且保持体型超过5年半以上的人群,其中90%的人会坚持每天锻炼1个小时,98%的人会注意自己的饮食控制。

2018年在ScienceDirect的一篇题为《锻炼与体育活动对于减轻体重和维持的效果》(The Effects of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Weight Loss and Maintenance)10的论文指出:每周锻炼200分钟到300分钟的人群,比每周锻炼时间少于150分钟的人群更能保持良好的体型。

无疑,坚持跑步锻炼是一件有点辛苦,需要付出努力的行动。但是这种付出当然是值得的,大量数据和生活实践都能证明:较轻的体重与健康、优质的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项跑步对健康的影响外,还有很多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跑步对于身体健康从生理到心理上的积极改善。包括很多跑友自己的分享,也让更多人看到跑步给身体、生活带来的正向改变和积极的影响,

没有人能够说这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跑步和生活本身一样都并不轻松。但是和生活相比,跑步是一个可以被自己度量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跑步里程,可以看到从开始到现在体重数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让我们更加确信了一件事:

获得必定先要付出,而努力则必定有回报

▣ ▣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1. 注1:《系统性回顾与数据分析:跑步是否能降低因各种因素(包括心血管与癌症症)导致的死亡率?是否跑得越多越好?》BMJ 2018. 10
  2. 注2:《 跑步——成为长寿生活方式的关键》NCBI,2017.03
  3. 注3:《长期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在身体基础与炎症减少方面的效果》PHYISIOLOGY.ORG 2020 V128
  4. 注4: 《一个持续21年的研究:老龄组跑者残疾率和死亡率的降低》NCBI,2008.08
  5. 注5:科普文章《运动促进更好的睡眠》
  6. 注6: 《运动与睡眠的双向关系:坚持锻炼会对睡眠改善起到作用》NCBI,2015.11
  7. 注7: 《夜间锻炼会影响睡眠吗?》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2019. 04
  8. 注8: 《积极的马拉松跑者更少患有髋关节炎与膝关节炎》JBJS,2018 Volume 100 – Issue 2
  9. 注9: 《追踪研究: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步新手在比赛六个月后膝关节得到强化是否只是比赛后的即时效果?》NIH 2020
  10. 注9: 《锻炼与体育活动对于减轻体重和维持的效果》ScienceDirect,2018.07

五种精力最为充沛的狗狗,只有活力满满的主人才能驾驭

如果主人生性好动,希望自己家的狗狗也可以每天精力充沛地互动,确实是有一些犬种是格外得爱玩、好动的。他们往往很聪明,一天到晚精力满满,是典型的拆家党哦!

选择了这样的犬种,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运动是他们保持健康。而且还需要很多训练让他们知道那些行为是可以的。所以最好给这些犬种带到户外活动,这样也能让主人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啦!

除了户外活动外,这些狗狗如果得到好的训练,还能帮忙在家里和主人有一些互动,他们很聪明,可以学习帮助取用一些物品,当然还有温馨的心理陪伴。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五种精力最为旺盛的狗狗吧!

约克夏㹴犬

约克夏』超级爱玩,而且精力充沛。他们通常都非常淘气,喜欢到处找地方进行自己的冒险活动。

一般的溜达和跳跃可满足不了他们,日常大量的游戏时间和锻炼是必须的。

日本柴犬

柴犬』除了自己独特的笑容外,其实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性格。

他们很固执,非常有活力。所以,在他们小的时候必须做好社会化的训练,才能保证他们长大后的性格和态度。

喜乐蒂牧羊犬

喜乐蒂』以前是苏格兰农夫常用的牧羊犬,他们会保护庄稼不会被鸟和羊偷吃。

而且他们还是很好的一种家庭陪伴犬,只不过最好是有比较宽敞的地方能够让他们多跑跑,才能消耗掉他们旺盛的精力。

威尔士柯基犬

柯基』除了是女王犬而知名外,还刚刚进入全美最受家庭喜爱犬种的前十。

他们其实很适合第一次养狗的主人和有孩子的家庭选择,因为『柯基』很好训练。他们也是精力十足,聪明伶俐的犬种。

每天『柯基』也是需要大量的活动才能让他们消耗足够的精力的。

西伯利亚哈士奇

二哈』是著名的拆家党。

他们冷静的外表下其实藏着躁动不安的心。正是因为精力过于旺盛,所以不拆家不足以发泄这些精力。

每天应该保持30~60分钟以上的活动,才能防止他们把心思放在家里的家具上。


所以,反过来想,如果希望自己家的狗狗安静娴淑一点,这几种狗狗就不应该是你的选择啊!

你们都喜欢哪种类型的狗狗呢,分享一下想法吧!

▩ ▩ ▩

作者 | 呼噜
编辑 | 一仟流

狗狗当了『猫爸爸』,收养了超过六十多只流浪猫

养宠物的人大多都知道,除非从小一起养,否则猫咪和狗狗是很难共处的。它们似乎有各自的尊严和领域,相互之间很容易燥火打斗,更不会喜欢彼此。

但是世界上总是有着一些神奇暖心的例外。

Raylan就是一只这么例外的狗狗。他的自我介绍是这么写的:

一只串串,喜欢给爱的人拿啤酒、到路上逛,还有抱着自己收养的小猫咪睡觉。

这就是Raylan,一只已经九岁的牧羊犬混血。他在INS上创建了自己的账号,分享他作为『猫爸爸』生活的点点滴滴,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在过去的六年里,他就像是个收养流浪小猫咪的『猫爸爸』,陪伴照顾这些小猫咪,直到为他们找到一个固定的家。这些流浪猫和被遗弃的、刚出生就失去妈妈的小奶猫,原本可能会承受大多数流浪动物的悲惨命运,所幸的是他们遇到了Raylan和他的主人劳拉·婷达尔(Laura Tindal),从此开启了开心幸福的生活之门。

六年前,Raylan刚刚三岁,劳拉决定把家作为流浪猫咪的收容之家,为流浪猫和被遗弃的小奶猫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再帮助他们找寻愿意收养猫咪的家庭。

从一开始,Raylan就表现得很热心,尽自己所能给了劳拉很多的帮助。

他会舔舐小猫咪让他们感觉舒适,并且帮他们把吃东西弄得一塌糊涂的地方清理干净,抱着这些小猫睡觉,陪他们玩耍,像个猫妈一样吊着乱跑的小猫到安全的地方。

Raylan照顾这些小猫咪就如同是自己的孩子一般,而这些小猫咪刚到家不到一天,就会屁颠屁颠地跟着Raylan后面,彻底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

猫咪收容之家的主人劳拉分享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Raylan会这么爱这些小猫咪。

我把第一只流浪猫带回家时,Raylan才三岁。当时已经做好了准备,把它们隔离开以保障安全。

但是Raylan马上开始舔小猫咪,还陪他一起睡觉。他表现得非常温柔,如同天性就是如此。

我很开心Raylan可以和小猫咪这么亲近,他自己也显得非常满意,甚至乐在其中。

Raylan觉得照顾小猫就好像自己的责任。他非常聪明,我们在旁边也一直鼓励他。

当他开始照顾这些小猫咪时,我反而可以喘口气,抽出时间看看电视啥的。

说真的,看到他和这些猫咪们温馨甜蜜的场景,真心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是相互而且真挚的,非常温暖人心。』

Raylan的故事传开后,很多人开始在INS上关注他的新帖子和视频。

点击链接看看Raylan是怎么照顾这些小猫咪的

在视频中,这些小猫咪一步步地跟着Raylan,硬要挤到他的身边。

如果发现Raylan目光不在他们身上,就一个劲儿地喵喵叫着想引起他的注意。

Raylan是不是喜欢小猫叫我们不知道,但是很明显他非常喜欢吧小猫舔的干干净净,抱着猫咪睡觉,甚至睡得四仰八叉。

从来只有树缠藤,今天看到猫缠狗

我的肚子就是你最好的床

两爪相碰,十指紧扣

Raylan在过去的六年里,已经做过六十多个猫咪的『猫爸爸』。

他尽职尽责,而且看来还将继续下去。


不知道Raylan的故事有没有让你也觉得有些感动呢?世界之大,总是会有着一些事情,让我们对美好、善良仍然抱有信心和期待。

芸芸众生,总有一些事物应该被温柔以待。

跑步误区|『走跑交替』不算是真正的跑步?这么想就错了

很多跑步新手会认为,如果跑步不能坚持一直用『跑』的方式完成锻炼,就不算真正的跑步,还会让那些在跑道上擦身而过的『跑者』暗地嘲笑。有经验的跑者往往也认为能够跑就没有必要走路,觉得一是会影响训练效果,二是跑得再慢也比走路强。

然而,这种习以为常的认知实际上有着很大误区。正确采用走跑交替的跑步练习,可以更快地帮助跑步新人提高体能,增强有氧能力;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跑者,尤其是那些刚从伤病中恢复跑步的跑者,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训练方式,加速身体恢复,减少运动受伤的几率。

所以不管是怎么样的跑步经验,使用『走跑交替』方式只和训练目的与训练效果相关,绝非一种跑步能力不足、有点让跑者难为情的跑步方式。

『走跑交替』的训练对于跑步新人的好处

跑步新手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把跑步锻炼坚持下去。而一般不能坚持都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是无法承受跑步的运动量,第二是看不到期待的锻炼效果。

大凡跑步锻炼的初衷都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追求更健康的生活状态,改善体型,减重减脂。很多跑步新人有点儿心急,期望马上能够看到锻炼成果。有的人不管自己之前是不是经常运动,一开跑就期望跑得很快、很远,结果跑完第二天肌肉就酸痛的不能继续锻炼;有的人身体长期不运动,跑步没有10分钟就累得气喘吁吁,无力坚持。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采取『走跑交替』的训练方式来解决。

▩ 『走跑交替』可以控制运动强度,避免新手因为疲劳放弃跑步。

跑步过程中走跑交替,可以让跑步新手有机会调整呼吸,放松紧张的肌肉,把运动强度降低,身体不至于很快疲劳。

运动科学研究指出,轻松配速的慢跑和快步行走时所消耗的热量差别不大,只要心率能够保持在一定区间,就可以保证燃脂效果。但是快步走对于新手来说,比跑步轻松很多,不至于刚运动10几分钟就累得停下来。

『走跑交替』的运动强度,不会给跑步新人造成过大压力,易于完成和坚持。一旦锻炼形成习惯,坚持跑步就变得容易多了。

▩ 『走跑交替』可以延长锻炼时间,加速有氧能力的提高

很多跑步新手看不到锻炼效果,往往是由于锻炼时间过短,有氧系统没有得到充分刺激的缘故。

大多数跑步新手一次能够完成的跑步距离都在2公里到5公里左右,跑步持续时间维持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从运动研究结果来看,有氧系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高峰期是在运动中30到90分钟左右,跑步新手惯常的运动时间对于有氧系统的锻炼还是不够的。

『走跑交替』的锻炼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运动时长与运动疲劳的矛盾。

采用走跑结合,跑步新手不容易疲惫,因此可以适当延长跑步时间,让身体的有氧系统得到更多锻炼。相应的,体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也会加快,锻炼效果更明显,坚持锻炼的信心自然就更加坚定了。

总而言之,跑步新手采用走跑结合的训练方法,可以在每次活动中保持足够的锻炼时间。尽管运动强度比一直保持跑步要略低,但是运动时长却能增加两倍到三倍,热量消耗同样很大。不仅保证了跑步新手减脂减重的诉求,同时又降低受伤风险,让有氧能力迅速提高。同时跑者不会疲于奔命,可以享受跑步的乐趣,培养出坚持跑步的习惯。

▩ 跑步新人如何更好地应用『走跑交替』训练

『走跑交替』训练最好的应用方式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走跑时间比。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可以从一些现有的训练活动中学习,找到感觉(参考延伸阅读)。

没有一种所谓的走跑时间比率适合所有人。可以开始时用2分钟跑步,1分钟走路的方式进行尝试;如果觉得跑步并不累,就加长跑步的时间,自我感觉跑得舒服即可。只要身体在跑步过程中感觉良好,就可以不断地尝试增加跑步时间。

最终,任何一个新手都能达到自己所期待的、不需要走路也能完成目标距离的程度。这个时候,整体体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有氧系统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在这个过程中,跑步新手也会积累跑步经验,甚至开始期望用一定配速来完成目标距离,比如30分钟完成5公里。但是新手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目标不要操之过急,好高骛远。

对于特定的目标,通常都需要更高强度、更稳定的训练才能完成。要秉持跑步锻炼的初衷,体会在『走跑交替』阶段向全程跑步阶段转化的经验,就能掌握到循序渐进的要领。

呼噜爸爸建议新手在锻炼三到四周后可以尝试一次较长距离的慢跑。这样可以考察锻炼进度,也可以开始体会耐力训练。不用特别设定跑步距离,用自己舒适的配速跑到无法坚持即可,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走跑交替』的训练方式对于有经验的跑者同样有好处

可能有跑者认为过了新手阶段,再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跑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跑者内心深处那种隐隐的骄傲和自负,也让很多人觉得这种方式不能算作真正的跑步。但是实际上,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适当采用『走跑交替』,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跑者更快地从疲劳中恢复,也能降低运动伤害的风险

▩ 让恢复跑成为真正的恢复跑

很多跑者知道在强度训练(例如长距离跑训练)后的24小时窗口期内进行一个慢配速的恢复跑,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更快,还能训练调动平时较少使用的肌肉纤维。这种恢复跑的要领就在于要足够慢。

但大多数跑者,包括呼噜爸爸在内,可能都有过一跑起来就有点不想控制配速的冲动吧。甚至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恢复跑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恢复而不是速度,还是偶尔会习惯性地加大步伐,甚至达到一个更快的配速。忽略跑步距离和速度对已经疲惫的身体造成的更大压力,就像在『过度训练』的边缘上奔跑一样。

如果在恢复跑中,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每隔10~15分钟就慢下来走上1分钟,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配速,还能让承受压力的肌肉、骨骼和关节有足够的喘息时机,让恢复跑成为真正的恢复跑。

可能对有些跑者来说,不屑这样的控制。但呼噜爸爸就算配速能跑起来,也会在恢复跑中用这样的方法,觉得非常轻松愉快。毕竟,每一次的跑步锻炼都应该有特定的训练效果,速度并不是每一次跑步的绝对主角。

▩ 减轻身体压力,避免恢复训练中的复伤

那些从严重运动伤害中刚刚恢复的跑者,再次回到跑道上时,『走跑交替』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已经休息了超过两个礼拜以上、或者受伤严重,『走跑交替』的训练方式可以防止再次受伤,帮助跑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训练水平。

回归跑步时,曾经受伤部位依然很敏感,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伤。同时,身体会自主地减少甚至不使用受伤部位的肌肉,减轻这个部位的压力。但压力会分担到其他部位,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造成身体结构承受压力不均衡,连锁伤害到其他肌肉组织、关节和骨骼。

受伤后恢复跑步,首先就是不要给身体上强度,才能尽快地让身体对运动再次熟悉起来。如果凭着过往经验,刚刚恢复就想和平常一样训练,再次受伤的几率就会剧增。

采用『走跑交替』训练,自然不会给身体过大压力,肌肉、关节和骨骼都有足够的恢复调整时间,不但能够提高身体的运动适应性,也能保证运动锻炼的安全性。


和任何特定训练方法一样,我们要看到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针对性。学习、思考训练方法的效果,比只听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更重要。

把『走跑交替』视作一种正常的训练方法,只要对自己有利,那么不管是跑步新人还是经验跑者,它都是有效的跑步锻炼,不用觉得会伤到跑者自尊。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刚发布的2020十大最受家庭喜爱的犬类品种,你家狗狗排第几?

我们都觉得自己家的狗狗都是最可爱,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在众多的犬类品种中,你也一定会好奇自己狗狗的品种在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事怎么样的。

这方面的数据调查很多,美国犬类俱乐部(AKC)应该是其中比较有公信力的机构了。多年以来,它发布的数据都被大众认可和采纳。虽然只是基于美国家庭的数据,但是作为宠物犬饲养最普遍的国家,它的数据趋势也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排名,了解一下你家狗狗排在第几位吧!

拉布拉多寻回犬

没有任何悬念,拉布拉多再次成为全美最受家庭喜爱的品种。

拉布拉多是出名的『友善』,和大家了解的金毛不太一样,大部分的拉布拉多对人和别的狗都表现得非常友好。AKC的看法是:“非常友善,适合任何类型的家庭喂养(包括已经有了其他宠物的家庭)”。

拉布拉多好动,爱玩,所以一定要安排它们去跑、去游泳(拉布拉多是出了名的水狗哦!),或者自己配它们玩游戏。

最后想让大家知道,拉布拉多已经占据了这个位置29年了!

德国牧羊犬

德国牧羊犬的聪明个性使它总能很快地学会各种技能,完成训练。加上威风凛凛的外表,让德牧成为军队或者执法机构的工作犬首选。

虽然很多人把德牧叫做大狼狗,心存畏惧,但是德国牧羊犬的温柔和忠诚度是并存的,也是家庭宠物的好选择。然而国内很多城市的养犬条例中,德牧属于禁养范围,对那些喜爱德牧的朋友来说还真是遗憾啊。

金毛寻回犬

金毛寻回犬大概是国内最为知名的犬种了,甚至有人会把拉布拉多都误认为是金毛。

除了一身光彩照人的毛色外,金毛以『暖萌』二字横行宠物界。它对人友善,活泼好动,非常聪明也很好训练,因此除了成为家庭陪伴犬外,承担搜救工作也是非常适合的。

法国斗牛犬

在AKC的描述中,形容法国斗牛犬的词语用了迷人、适应力强、活泼聪明。

法斗的身体不大,也不需要过多的户外活动,所以让他们竖起小耳朵,呆在家里再合适不过了。

斗牛犬

区别于近亲法斗,很多斗牛犬属于英国斗牛犬。它们的体格比法斗大一些,耳朵也不会竖起来,而是向下耷拉着。

斗牛犬的脸部还保留着一点牛头梗的特征,它们个性温和友善,同时又很勇敢冷静。不要觉得好相处的狗狗都很懒,其实,它们很喜欢快步小跑,一点儿也不肯输给路上看到的其他狗狗。

贵宾犬

严格来说,『贵宾』是卷毛犬修剪的一种款式,很多卷毛犬在国内也被修剪成流行的『泰迪』款。

AKC并没有特地说明是巨贵、迷你或者还是玩具贵宾犬,它们其实都一样地活泼好动,容易激动,有种『邪邪的』的聪明劲儿。

它们与人的亲近程度一眼可知,在主人身边时,它们常常恨不得粘在主人的脚上。

比格

很多家庭也非常喜爱『比格猎犬』。这个犬种友善、好奇心重、对主人忠诚,充满爱心和喜气,也是家庭陪伴犬的好选择。

看者那张讨喜的小脸,主人是很难拉下脸来拒绝它的要求的,哪怕是它们刚刚惹了一堆麻烦。

罗威纳犬

罗威纳犬因为其好斗,有攻击性被很多城市列入禁养犬种,在普通家庭喂养中的口碑也不太好。

但是根据AKC的说法,这是因为很多主人没有好好训练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只要正确喂养,罗威纳也可以变得冷静、自信、和勇敢,而不是盲目的冲动。

它们的个性其实也很温柔,不管体型多大,内心和那些小狗也是一样可爱的。

德国短毛斑点犬

这种类型的斑点犬在国内似乎并不常见,但是在美国家庭却很受欢迎。

AKC说这个犬种非常友善、聪明、对家庭特别忠诚,一旦成为家庭一员,就会和家人牢牢地绑定。它们也非常好动,喜欢奔跑和游泳。

潘布鲁克威尔斯柯基犬

潘布鲁克威尔斯柯基犬俗称柯基,因为是英女王的爱犬品种而知名天下。

人们常说柯基是『小狗的身体里住着大狗的内心』,常常无所畏惧地想着所有看到的大狗挑衅,而它们的小短腿也超乎寻常的敏捷,也保持强大的遗传基因……:)

这么可爱的小家伙,今年是第一次冲入前十,可喜可贺。


每个人心里的排行也许与AKC的数据不同,自己最喜爱的品种可能也没上榜,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保持对生命的平等对待,尊重,有爱,你家里的那只小毛孩子,就是世界上的Number One。

怎么才能跑出真正的『法特雷克』

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人没有办法去学校的操场上跑步,自然进行配速训练就变得非常不方便。毕竟间在田径场跑道上做间歇跑训练很方便,容易控制重复和恢复的间隔。

因此很多跑者会选择『法特雷克』的跑法做为间歇跑训练的替代。因为这种训练方法灵活,方便跑者自主控制,也没有特别场地的限制。从训练效果上来说,很多有经验跑者的实际训练效果足以证明它的有效性。

但是很多跑者却常常疑惑『法特雷克』跑法和间歇跑训练差别在哪里呢?很多人看到推荐的『法特雷克』训练计划,也是分为多次重复跑,由快配速的间隔和慢配速的恢复间隔组成,比如:2分钟快速,1分钟恢复的重复跑;或者类似 1-2-3-4-5-4-3-2-1 这样区分速度跑和恢复跑的间隔,它们跑起来的确和间歇跑很相似。

这些设计好的『法特雷克』训练实际训练效果也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它们呈现出一种固定的结构,而设计好的结构和真正意义上的『法特雷克』概念是矛盾的。真正的『法特雷克』应该是没有任何结构限制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法特雷克』(Fartlek)是1930年瑞典越野教练Gösta Holmér提出的,语义是:速度游戏,有人甚至认为这个词就是Holmer教练自己创造的。当时的训练条件,没有心率检测设备,也没有GPS定位设备,所以速度游戏也基本上等同于自由自在不受限制的奔跑

在Holmer的训练概念里,『法特雷克』的训练不需要提前设计,在跑步的路线上随意定义某个标志物(如下一个红绿灯路口)作为目标,然后使用自己感觉舒服的快配速或者慢配速跑到目标,然后再选择下一个目标,调整配速或者放慢脚步恢复。

这样就意味着整个跑步过程的随意性很强,没有任何固定的结构。这样的训练听起来有点缺乏科学性,但令人吃惊的是它的确会产生很好的训练效果。自从『法特雷克』跑法被广大跑者应用以来,很多人的跑步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呼噜爸爸也是其中一个的受益者,最近还在今年疫情开始前的厦门建发马拉松中,再一次突破了自己的个人最佳。

如何才算跑出真正意义上的『法特雷克』呢? 接下来,呼噜爸爸会介绍如何让『法特雷克』训练更自由灵活,突破结构化,让跑步有更多乐趣,训练效果更加出色。

户外400米跑的变化

真正的『法特雷克』不需要刻意,然而在日常的户外跑步中,很多跑者都是秉持稳定匀速,怎么才能突出这种变化呢?

呼噜爸爸常常去的大明宫公共绿道有里程的标志,从起点每隔100米就会标注离起点的距离。但是户外的400米和田径跑道的400米区别很大,绿道400米可能会有不同的地形、路面、坡度和来往的人群,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变化开始。

一般呼噜爸爸热身后,会从慢跑起步,然后加速冲到第一个400米标识。在到达标志前的十几秒钟,再去考虑下一个400米究竟保持同样配速,还是换一种配速,或者放慢配速进行一个恢复跑。下一个400米就按照选择进行,每一次可能都不同。接着用同样的办法,再跑过800米和1200米标志,直到1600米标志。

通常呼噜爸爸会用1600米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段落,当然也可以视情况自由调整。这样的『法特雷克』跑,虽然也是一段一段的400米构成,但是配速和跑法上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组合变化。

每一次恢复跑也保持400米,时间随心意而定。距离标志让跑者在户外训练时很方便,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标示,按照『法特雷克』的概念,可以自己的路线上选择一些特定的树木、凉亭或者建筑也是一样的。

户外跑步的地形变化也造成更多的『法特雷克』式变化,比如选择跑道有上坡的路段进行400米的叠加训练,遇到上坡时可以用坡度冲刺,也可以降低配速,保持身体的匀速发力。总之,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全凭当时的心情,除了定义自己的距离标志物外,不再做任何事先的计划。

在每次训练结束跑回家时,呼噜爸爸还会路过城墙,每个城门也可以是一个独特的跑步标志,成为冲刺跑的目标。当然,有时候会这么做,有时候不会,同样没有计划,在临近时心血来潮才会决定如何跑。

即使像这样的400米累加训练,按照严格的『法特雷克』概念,也因为保持着400米的路段有着一点结构化要素。但很明显的是,这样跑已经开始符合真正意义上的『法特雷克』宗旨,只有直到开跑才会确定到底用哪种配速。

『法特雷克』中自由的配速变化

『法特雷克』跑作为速度游戏,强调自由训练和追求跑步的快乐感觉,而不是在田径跑道上重复完成任务。突破现下流行的各种结构化『法特雷克』跑法的限制,跑者只要尝试几次,就能发现自由的变化可以让跑步训练变得有意思的多。

在『法特雷克』跑训练中,另一种变化是突出配速的变化,每一段间隔也是到开跑前再决定用什么样的配速。

这种跑法是受到美国俄勒冈一位专业跑步教练彼得·汤姆森(Peter Thompson)的启发,汤姆森把这种训练称为『Holmer法特雷克』,以示对『法特雷克』创造者的致敬。

这样跑才是真正的速度游戏。

汤姆森在进行法特雷克训练时,会在20分钟的速度训练中包含多个配速的变化。变化的频率从20秒到2分钟不定,配速也可以从全程马拉松配速、半程马拉松配速、10公里配速、5公里配速直到1500米配速中有着宽泛的选择范围,偶尔插入一个轻松配速的间隔做为身体恢复。

汤姆森教练的20分钟速度训练中,一般会有4到5种不同的配速变化。

除了速度的变化外,汤姆森教练还建议选择不同的跑步地点,从柏油路面、公园绿道甚至是可以跑步的沙滩、草坪。地点的变化给跑者带来跑步的新鲜感,利于错开拥挤的人群,能够放开速度奔跑,而且还能训练身体对不同地形的适应性。

从训练强度上来说,如果每次速度训练不像超过20分钟,那么可以一周安排三次以上的20分钟训练。按照汤姆森教练的说法:『法特雷克』训练的提出者Holmer每周会安排三到五次这样的训练。

自由自在是『法特雷克』的真正核心

国外教练在考虑『法特雷克』训练时,会更加强调这种训练的自由特点。

一位亚特兰大田径俱乐部的教练埃米·蓓格莉特别喜欢让跑步新手和一些过于循规蹈矩的跑者尝试真正的『法特雷克』训练。

她的做法是让跑步新人选择跑步路线上的某个事物做为标志物,例如邮箱、电杆甚至垃圾桶,然后在心里随意想一个数字,每一段训练就按照跑过这个数字的标志物来进行。

对于那些已经形成固定跑步习惯的跑者,埃米建议他们在进行『法特雷克』跑时,不要佩戴智能穿戴设备或者跑步中不要查看手表数据,只凭感觉去跑。

在智能穿戴设备极大普及的今天,跑者会从新科技中受益,方便速度、心率和距离的控制,但同时也多了一些限制,变得对设备和数据的依赖。

要知道Holmer教练提出『法特雷克』概念的年代,没有心率表,也没有GPS,全凭跑者自己对身体的把控。

过于依赖设备的数据,会让跑者在进行真正的『法特雷克』时有点困难,特别是那些已经习惯于精确配速控制的间歇跑训练。没有了配速的指导,可能会让这类跑者有点不知所措,产生失控的感受。

但回头考虑一下『法特雷克』的核心,自由与快乐,都是身体不应该受到这些跑步装备干扰的理由。所以专业教练都会建议最好不要在『法特雷克』训练时佩戴设备,查看数据——至少在跑步过程中不要看。数据控完全可以在训练结束后再去翻查这些数据。

只有这么做,才可以把握到『法特雷克』训练的核心和精髓,训练身体在没有外部依赖的情况下,把控自己的速度。

而且,没有特定训练计划的跑法,可以让跑者越来越适应困难的挑战,而不是在心理上用『就要到达终点』的想法鼓励自己坚持。在每一次『法特雷克』跑中,一开始可能没有考虑跑多远多块,但是当跑者每一段定下了目标,就会越来越习惯这个目标的达成。


自由、快乐的『法特雷克』跑,通过一次次的变化和努力坚持,教会身体如何自我控制配速,特别利于跑者掌握后半程加速的跑法,这对跑者在比赛中跑出个人最佳成绩,是十分有利的。

下一次跑步,尝试真正的『法特雷克』,让自主掌控成为跑者的本能。

▫️▫️▫️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爱,就是和你一起慢慢长大|宠物篇

时光飞逝如梭,有时漫长的岁月,回想起来却如同昨天。

就像陪伴在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小毛孩子们,它们的成长变化快得惊人。

不用说,从他们小时候就陪伴在一起的小伙伴无疑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友谊和感情,不管对方是一样的猫猫狗狗还是别的宠物,或者自己的主人,对他们来说都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常说: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对他们来说:

爱就是和你一起长大……

……还有和你分享彼此的笑容

……永远不会改变的习惯

……以及一天一天更亲密地腻在一起

……甚至连呆萌、可爱的风格也要一样

……就算玩具不会变大,可抱着睡觉则是必须

……七年八年一起开心,一起伤悲

……把彼此的温柔毫无保留地让它知道

……当然每天都要变大变强

……而睡觉的地方可以不用换

……哪怕床伴是一只小猫咪也是一样

有时可能我长得比较快一点……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最好的兄弟。

和主人一起长大也是一种乐趣

在我看来,1998年的她和2012年的她都很漂亮,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看着她从小宝宝到抱紧我虽然才三年,但她就是我的公主

而对他,十三年是我的一生所爱……


这些照片中哪一张最让你心动呢?或者你自己也有和毛孩子一起成长的回忆?

让我们分享爱,令这个世界所有的生命可以被温柔以待。

国外宠物幽默照大赛即将开始,回顾一下之前的一些获奖照吧!

看我!看我!

获奖者:Nando Harmsen


英国世界知名的野生动物幽默摄影大赛的组织者刚刚宣布『2020火星宠物关爱幽默摄影大赛』即将开始,这个摄影大赛的主要目标还是人们生活中相伴的宠物,同时也想唤起人们对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动物的关心和爱护。

在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爆发,到处开始实施封闭措施之时,这个比赛试图让人们把时间花在和自己的宠物相处中,并且抓住生活中最有意思的那一个瞬间。

摄影大赛同时还有一个目标,组织者希望为英国宠物蓝十字会筹款,用来救助那些流浪动物和被遗弃的宠物。

为了让大家更多的参与这个活动,组织者同时也发布了一些以前比赛中获奖的滑稽动物摄影,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泡泡的惊讶

获奖者:Connie Fore

好盆友

获奖者:Georgie Bain

千里骑行相随

获奖者:Alice van Kempen

生命的海滩

获奖者:Anne Lise Gramstad

猫群

获奖者:Barb Wentzel

奶酪猎食者

获奖者:Connie Fore

猫的自拍

获奖者:Gabriel Constantin Marian

微笑的骡子

获奖者:Peggy VanSickle

超级飞天猫

获奖者:Heather Ross

兄弟保重

获奖者:Nir Natan

邻居,你好!

获奖者:Stasys Povilaitis


这些获奖的照片有没有戳中你的笑点呢?或者国外欣赏的幽默和我们不太一样?如果你也有好玩的宠物照,会不会考虑去报名参加这样的比赛呢?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