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满意现在用的跑步APP吗?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跑步APP,像悦跑圈、KEEP、咕咚、虎扑等;还有一些跑步装备如佳明、颂拓也提供自己的APP供用户选用。这些APP提供了五花八门的功能,从跑步跟踪、数据分析、跑友活动、社交拓展各个方面伸展着触角,而且功能越来越多,界面越来越复杂。

这些APP能够提供详细的数据,帮助跑者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运动水平,有的还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想方设法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跑步锻炼中,基本上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和国内大多数的APP思路一样,这些APP需要吸引用户使用自己的软件,增加流量并把流量变现,因此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许多跑者不感兴趣的东西在到APP里。

而同时,有一些跑者很需要的功能:自定义训练、数据记录的全平台导出管理等却没有人去考虑。


呼噜爸爸开始跑步训练之后,就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跑步APP。也常常同时打开几个APP一起工作进行比较。最后发现有一个叫做iSmoothRun的APP非常值得推荐。它是目前我能找到对于自定义跑步训练计划支持最好的APP了。

首先声明介绍这个APP纯属个人分享,没有任何利益相关。如果想看结论和优缺点分析,请直接跳到结尾。

界面介绍

这个APP的界面非常传统简洁。底部工具栏分为四个选项:

1. New Run

跑步、骑车的主界面。当开始跑步后在这个地方显示所有的数据信息。

2. 记录

在这里显示所有已经完成的锻炼记录,选择每条记录可以看到更详细的信息。

3. 锻炼

在这里进行自定义训练的设计,这也是我认为iSmoothRun最为出彩的地方,我会在下面详细介绍。

4. 设置

iSmoothRun的设置选项十分丰富。如果想要充分利用好它,做好一些基础设置是必要的。

自定义训练计划

iSmoothRun中最出彩的地方应该就是它的自定义计划了。

我们以一个6次间歇跑混合基础跑训练为例。首先点击右上角的『+』号添加新的训练活动。

我们在标题处输入:6x间歇冲刺跑混合基础跑。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新的训练活动。这个活动应该由六次20秒冲刺间歇跑和一个中短距离的基础跑组成,每个间歇之间还需要有一分钟的恢复慢跑时间。这些小的组成部分,在APP中都可以用间隔来表示。所以我们先选择右上角的『间隔』来编辑。

我们会看到已经有一些编辑好的间隔了。这是因为很多训练活动由类似的间隔组成,保存这些间隔,就可以为以后设计不同的训练重复利用。现在我们点击右上角的『+』号添加一个新的间隔。

上面的示意图显示了创建一个间隔的完整过程。

  1. 选择一个间隔的类型,可以是热身、放松、稳定配速或者间隔设计,如果有更复杂的要求,可以选择『Advanced』高级选项。这里我们以Advanced为例。
  2. 在这个界面可以选择『Add』操作添加不同的练习,可以基于时间、距离,检测配速或者心率。我们创建了两项内容,一个是20秒的冲刺配速,一个是1分钟的恢复配速。
  3. 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个新的间歇,标题是自动按照练习内容生成的,我们可以把它改成自己更容易记忆的名称,比如这样的标题:20秒冲刺混合1分钟恢复。

APP允许我们创建更多不同设置的间隔,并且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接下来我们只要根据训练需要,选择相应的间隔组合即可。

在我们的例子中,首先选择10分钟的热身1次,然后是刚刚创建的20秒钟冲刺混合1分钟恢复6次,再选择一个轻松跑7公里1次,最后加上10分钟的放松1次,完成如下:

这样我们就创建了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训练活动,并且可以在跑步开始前选择。

跑步数据

iSmoothRun的跑步记录非常详细。它几乎包括所有你能希望得到的数据:距离、时间、天气、心率、平均心率、单圈心率、间隔心率、配速、平均配速、单圈配速、间隔配速、净配速(自动去除热身和放松时间)等等。

虽然它并不像有的APP那样可以生成长图分享,但是它的目标更着重在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上。将手机横屏就可以看到图表数据,在分析地形、海拔、速度和心率的相关性时非常易于参考。

而且对于自定义的训练活动,它会按照单公里分段(或者自己分段)记录数据,以及每个活动间隔的详细数据,非常实用。

如何更好地设置APP

要更好地使用这个APP,花时间了解一下设置也是很必要的。

设置选项非常多,乍一看有点不知如何下手。其实只要着重在下面几个选项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需要了。

  1. 用户资料:这个部分设置好自己的基本资料,能够提高热量消耗和摄氧量的计算准确性。
  2. Dashboard:用于设置跑步期间,如何显示自己最关心的数据。
  3. 音频提示:这里设置那些数据应该通过音频告知。这里说一下,iSmoothRun的音频使用的是机器人声,所以听感上不自然。但是它最有用的地方是有教练语音,根据训练目标提示你跑步是否过快、过慢、是落后于目标还是超过目标等等。它的声音有点轻,所以在使用时,有音乐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听不清。
  4. Display:这个选项在训练装备下面。主要是为了配合Apple Watch的界面显示。它可以给Apple Watch设置多页显示,满足跑步时的观察需要。

优缺点总结和使用上的技巧和问题

现在总结一下这个APP的优缺点:

优点

  • 该APP完全免费,没有广告,从2011年一直更新到现在。虽然在它的官网上有个什么Pro的收费版本,但是在中国区的下载是完全免费的,也没有任何内购和订阅。可谓良心作品。
  • 功能只注重跑步,提供全面的自定义训练和数据导出。

缺点

  • 只支持iPhone手机,在AppStore中下载。
  • 数据没有长图截屏功能,不能打卡分享。也不支持国内的如微信、微博的分享
  • 语音使用机器引擎,听感不自然,而且音量较轻。

这个APP注重自定义的训练,而不是社交活动。所以它可能不适合喜欢把跑步活动分享打卡的朋友。但如果想鱼与熊掌兼得,只要同时打开APP也没有问题。

APP的语音提示很重要,但是这个APP的语音很轻,所以建议关掉音乐使用。有语音教练一直提示,跑步过程也不会感到很枯燥。

这个APP只支持iPhone手机。如果安卓设备也需要自定义训练计划,我推荐使用runkeeper,它的基础功能也允许创建自定义训练。它也能创建间隔活动,只是无法自定义配速和心率心率目标。

呼噜爸爸一般会把数据导出到Runkeeper平台,因为它允许把每次跑步训练保存为GPX的标准格式管理或者导入到其他平台中。虽然也是国外的网站,但是已经被ASICS收购,对于中文的支持也还可以。

总之,如果是一个对于训练要求比较严格的跑友,这个APP可以帮助你制订更能满足个人需要的计划,而且在训练过程中的不断提示,也能够让自己的训练变得轻松一些。

嫌弃跑步配速训练单调?尝试下多样化的强度最大化训练方法吧!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毫无疑问,想要提高配速,达到某个特定的比赛目标,配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假如所有的配速训练都只是在操场上套圈,一个快速跑接着一个快速跑,训练必然感觉到单调枯燥。

专业跑者和业余跑者的一个差别,就在于对于配速训练的认识也稍有不同。

专业跑者所说的配速训练,绝不只是停留在用多快的速度奔跑训练,而是如何在训练中把自己的能量输出最大化,也就是身体能够到达的强度训练最大化。

–Christo Landry,6次全美路跑冠军(10K到半马)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专业跑者最大化强度的训练目标是其他跑步训练类型容易漏掉的肌肉部分。即使是乳酸阈值跑(TEMPO RUN)和间歇跑训练(VO2-Max)也不能训练到所有的肌肉纤维。而如果想让自己的配速再上层楼,就必须让自己所有的潜能发挥作用,这意味着要有想法训练这些不容易用到的肌肉纤维。

训练你所有的肌肉纤维,才能在比赛中让它们参与进来。忽视对它们的训练,结果就是简单的用进废退。

–Chris Lundstrom,美国明尼苏达州运动队主教练

虽然看起来这个训练理念更像是针对短跑比赛,但是Lundstrom认为不管是800米还是全马比赛,能够让自己的肌肉力量发挥全部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强度最大化的训练不光是针对全部肌肉的训练,它同样使跑者在较慢配速时感觉更轻松、跑动更有效率。

如果在全力冲刺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足够,那么按5分钟配速跑马拉松时会感觉轻松很多。

–Noah Droddy,全美半马冠军赛前十

根据专业运动医学研究,改善身体的能量输出效率,结果也会增强大脑和肌肉之间的神经连接。你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升级电脑硬件后(改善身体肌肉的能量输出效率),自然会更新到最新的系统去发挥硬件的最佳效能(增强的神经元连接,控制增强后的肌肉组织)。

冲刺跑,或者上坡冲刺,都是身体效能最大化的训练之一,但是却不是唯一的训练方法。除了高配速跑步训练之外,爆发性训练、动态力量训练都可以让身体能量输出最大化。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精英跑者和教练喜欢使用的训练方案。

注意

如果想在自己的训练中加入更多的强度最大化训练,最重要的要领是慢慢地一点点地增加。而且,每一次强度最大化训练后的休息期应该比平时距离强度训练后更长。不要一下子运动过量,导致身体受伤。

跑步后的跨步训练

跑步训练后,再进行一个跨步训练,是开始尝试强度最大化的好方法。它可以加入到早期训练计划中,帮助提高跑步效率,也能成为下一次高配速训练前的热身准备。

如果跑步总是在同一个配速上,身体是无法知道跑快后是什么感觉,这让速度的提高变得困难。

精英跑者建议这个训练每周安排两次,每次完成4到6组150米(或者20到25秒)的大跨步训练。一般可以在一次轻松配速跑训练后,和强度跑训练前一天进行。

这样可以让双腿保持弹性和活力,迎接第二天的配速训练。

每一次的大跨步训练应当快,但同时要保持一种轻松的感觉。很多人会误接跨步训练,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但是这个训练重点在与保持轻松良好的跑步姿态。

深蹲跳

有一些HIIT训练中的方法也是很好的强度最大化训练。这些动态的训练可以让身体走出平时的舒适圈,不停留在一般跑量的堆积上。

深蹲跳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训练,它使用激活所有跑步使用的肌肉群,但是会给这些肌肉部分带来跑步不能达到的强度。

深蹲跳的另一个好处是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是开始爆发型训练的一个好开始。

在进行深蹲跳和其他爆发型训练时,需要注意保持好的姿态。可以先从每次三组15秒的深蹲跳开始,每组间留出一分钟到三分钟的休息时间,保证充分恢复。这样的训练可以每周安排一到两次,之后每周增加每组的训练时间5~10秒。

跨步跳(Bounding)

除了上面的深蹲跳外,弹跳跑也是一个爆发性训练的好开始。

如果对于爆发性训练还不熟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在强度训练后进行爆发性训练。确保训练前肌肉已经恢复,可以输出身体最大的能量,这样才会有效果。

跨步跳基本上是大跨步跑的夸大版本,它注重每一步的距离后弹跳高度的最大化。

跨步跳训练可以从三组30米开始,10到15秒完成,不要超过。每组间休息时间要足够长,这是为了保证每一次都能用最大化的能量输出。如果需要,每组间休息三分钟保证完全恢复。保持好的姿态是这种专注神经元活动练习的关键,而练习者的状态决定是否可以维持完美的姿态。

有些专业教练说,如果只能选择一种爆发性训练,他只会选择弹跳跑。运动研究也显示弹跳跑是唯一能够比拟冲刺跑的肌肉训练活动,它和冲刺跑一样,可以加强短程爆发,最大化步幅和能量输出。

正确的弹跳跑是这样的:

  • 向前向上充分跳起时发力腿要完全舒展,前腿膝盖要抬得足够高,并且要短暂保持这个姿势。
  • 落地后,吸收反弹的冲力,快速向另一边跃起。每次在换向另一边是切换落地腿。切记,不是蹦跳着前进。

如果感觉这个训练已经不再挑战,可以尝试在坡上训练来增加难度,让身体能够最大化输出。

▫️ ▫️▫️

下一次的马拉松比赛,你会使用『糖原负荷』的技巧吗?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在马拉松或者超马比赛前使用『糖原负荷』来储备能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它被认为是能够提高马拉松和超马成绩的有效策略。几十年的运动科学研究也证明它的实效性,跑者可以把这种策略和技巧作为比赛的常规来进行。

『糖原负荷』的定义(Carb Loading)

『糖原负荷』技巧一般只在超过90分钟以上的耐力性运动中采用。很多耐力性运动例如跑步、自行车在比赛中会大量消耗身体的能量储备,而这些能量来源最大的一部分是碳水化合物转换的糖原,一次比赛前,运动员会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进行糖原储备。这种方法就是『糖原负荷』。

『糖原负荷』有效性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所必需的肌肉收缩是由三磷酸腺苷(简称ATP)分解为二磷酸腺苷(简称ADP)产生的。肌肉细胞中的ATP很有限,大约2~3秒钟就被耗尽。为了维持长时间的运动,身体主要通过三种系统源源不断地为肌肉细胞提供ATP。

对于长跑运动来说,有氧系统的糖原供能是最有效率的供能方式,而碳水化合物则是糖原生成的能量燃料。如果在训练中运动强度维持在减脂心率区间时,50%的能量供应来自于糖原;运动强度一旦上升到无氧区间临界点时,糖原能量供应会提高到66%。往往比赛中,强度都比平日训练更大,心率很容易提高到最大摄氧量的极限,因此会极度依赖糖原能量的补充。

比赛前实施糖原负荷,能够比平常饮食提高糖原储备60%~70%。超过90分钟以上的运动,这些储备可以延长维持高配速的运动时间20%,提升比赛成绩2~3%。例如如果平时4小时完成全马比赛,糖原负荷能够提高成绩5~7分钟,已经相当可观。

几种不同『糖原负荷』实施的差别

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糖原负荷法最好呢?

过去的一种糖原负荷做法,要求比赛前一周用一个高强度训练尽可能地消耗掉糖原。然后在接下来一周的前三天严格控制碳水摄入,最后三天大量摄入碳水(乔治·希恩在他的《跑步圣经》中介绍过这个方法)。

这种做法源自70,80年代的运动研究,期望通过这个办法产生『反弹式压缩反应』,让糖原水平在比赛当日达到顶峰。但随着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它可能会有额外的副作用,特别是在『断碳』的三天里,身体因为缺乏糖原而容易感觉疲劳,心情低落。

之后糖原负荷的方法改进为比赛一周前开始。减少训练量,并逐步增加碳水摄入。尤其是最后三天更要最大化摄入。这样的方法被证明成绩提升效果也是与过去方式相当的。

最近的科学研究更证明了,要获得糖原负荷的最大收益,比赛前两天开始实施『糖原负荷』即可。两天的窗口期能够满足身体储备的需要。摄入时依据个人体重,按照每公斤7~10g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摄入。毕竟,身体肌肉只能够储存大约400g的糖原,还有100g左右是储存在肝脏,无法在运动中利用到。

西澳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提出一个更新的『糖原负荷』方法:保持正常饮食和轻量训练直到比赛日。比赛日前一天,运动员可以进行一个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例如几分钟的冲刺训练。之后,在接下来的24小时按照每公斤12g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进行摄入。据他们介绍,这个方法可以提高90%的糖原储备,与过去需要2~6天实施『糖原负荷』的方式相当甚至更高。

呼噜爸爸不再推荐最早的『糖原负荷』方法,建议采用最新的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在某个长距离训练日前,尝试这个策略,感受身体在糖原储备变化时,给跑步造成的不同影响。

除了开始时间,吃什么也很重要

虽然大家普遍的日常饮食习惯就是碳水化合物为主,但是在采取『糖原负荷』法时,却常常有跑者选择错食物。

进行糖原补充时,要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把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最小化。所以像蛋糕、点心、披萨或者甜面包一类的碳水食品都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不要选择。

其次如果平时饮食中的碳水大量来自于全麦谷物、蔬菜、水果。它们包含大量粗纤维,可能会带来过多饱胀和消化问题,在『糖原负荷』实施中要注意减少一些。

如果是在商店里购买加工食品,一定要看看它们的营养成分比例。选择碳水化合物比例高,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少的。

比较合适的『糖原负荷』补充可以是米饭、面饼、通心粉这些以淀粉质为主的食品。这是因为淀粉质是葡萄糖聚合物,葡萄糖才能储备在肌肉中被利用。果糖只会储备在肝脏,所以尽量不要用果糖来补充糖原。

在『糖原负荷』进行中,一定记得按照个人体重,保证每公斤7~10g左右的摄入。如果按体重70kg计算,就意味着490g~700g左右的碳水摄入。如果按一碗米饭三两包含50g碳水比例,要吃10~14碗饭!!

实际上,由于碳水的补充还来自于别的很多食品和渠道,所以不需要吃到那么多。通过一些APP帮助记录食物营养摄入,可以培养对于摄入达标更好的感觉。

采用『糖原负荷』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糖原负荷』策略适用于运动时间90分钟以上的活动。

所以,它适用于半马、全马和超马比赛。普通10K的比赛不需要使用这个技巧。

第二,不要简单理解『糖原负荷』就是比赛前多吃几碗饭。

正确的理解是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同时减少其他营养素的比例,保持整体热量摄入水平相当。否则,过多热量摄入,而赛前的训练减少,热量消耗相应减少,体重可能会产生变化。

第三,『糖原负荷』不是摄入越多越好。

一是人体储存有限,二是过量可能会带来体重和消化问题,影响比赛日的成绩。

第四,注意全麦谷物和蔬菜的摄入比例

前面也提到过,很多跑者的饮食习惯已经以全麦谷物和蔬菜为主。但是比赛日前一晚一定要减少,避免强烈的饱腹感和比赛中途如厕的需要。

第五,低血糖的跑者请谨慎采用

在有氧运动前两小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会提高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很有意思的是它会降低血清中葡萄糖的水平,带来低血糖的感觉。对于长跑一类的耐力性运动,这会影响跑者的表现。所以如果是对胰岛素反应很敏感,或者低血糖的跑者,大量碳水摄入可能适得其反。


让每个跑者从科学的训练中受益是呼噜爸爸乐意分享跑步经验的原因。你在跑步比赛中应用过『糖原负荷』法吗?有什么感受或者想法,一起分享给大家参考吧。

训练实践分享——中场休息式法特雷克跑

嫌跑步枯燥的朋友,在训练计划上倾向选择新鲜的路线,变化的速度,让自己的跑步活动稍微有趣一些。这也是法特雷克跑大行其道的原因。

法特雷克跑又被称为『速度游戏』,它可以在任何场地、任何路线进行。而且强度高低、速度快慢、距离长短都可以随心所欲。甚至计划好的法特雷克跑方案,也可以在跑步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

用法特雷克跑法训练时,只要有计时表就行。GPS和心率表并不是必需的,而且在跑步训练中,很适合让身体感受对心率配速的把控,这也是法特雷克跑的训练目的之一。你不需要担心在单位时间内跑了多远,只要时间到了,你就可以停下,再无压力。

法特雷克跑的美妙之处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特质中。

中场休息式法特雷克跑可以使用在两种不同的训练场景下:

1. 刚刚休息了一段时间,想要重新开始跑步备战,但是又不喜欢操场跑圈的恢复方式。

2. 准备一场大赛或者越野比赛前几天,用于保持肢体活力又不至于消耗过度。

这个训练跑法的基本框架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间隔跑的时间、跑步发力的程度都是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调整的。

中场休息式法特雷克跑的基本框架是这样的:它由一组递减的预定时间长度的间隔跑构成,跑步所需的发力程度与预期比赛配速相关,每一个间隔跑之间的休息恢复时间是前一次跑步时间的一半,所以这是为什么把这种跑法叫做Halftime(中场)的原因了,以下都简称它为『中场法特雷克跑』

假如你刚刚休息了好一段时间,准备下一个严肃认真的备战训练,一般都会建议去操场绕圈恢复个一两周。但是如果你恰好很不喜欢操场跑圈,就可以这样来设计自己的中场法特雷克跑训练:

  • 10 ~ 15 分钟热身跑
  • 用跑5K或者10K的发力程度(这里用发力程度强调身体感受,不需要一定达到某个特定的配速),按照5-4-3-2-1的分钟数进行间隔跑。
  • 在5分钟的间隔跑完后,慢跑2分半进行恢复;4分钟的间隔跑完后,慢跑2分钟恢复;然后以此类推。
  • 最后10 ~ 15分钟放松跑,结束。

你也可以缩短每个间隔跑的时间,然后多跑几组,例如:

  • 10 ~ 15分钟热身跑
  • 用跑5K的发力程度,按照2分钟-1分钟-30秒进行间隔跑。同样,每个间隔跑之间的恢复时间是前一次跑步时间的一半(1分钟,30秒,15秒)
  • 重复这组训练3到5次,每组之间休息2~3分钟恢复。
  • 最后10 ~ 15 分钟放松跑。

另一种情况和前面刚好相反。

如果你马上就要参加一场速度比赛或者越野赛,希望比赛前充分保持双腿活力,但又不要消耗过大,那么中场法特雷克跑再合适不过了。你可以在比赛前两三天进行这种训练,保持比赛状态,也不会消耗体力,增加肌肉疲劳度。

根据参加比赛的距离,可以调整每个间隔跑的时间长度,以及不同的发力程度。

5K竞赛,考虑下面的法特雷克跑设计

  • 15 分钟热身跑
  • 采用5K比赛所需要的发力程度,完成4-3-2-1 分钟间隔跑
  • 每个间隔跑之间的休息时间……你猜?当然……2分-1分半-1分-30秒
  • 15 分钟放松跑

这10分钟的训练在比赛前是很值得的。它能够保持你的双腿和心肺活力,但又不会过度疲惫,影响状态。当然,这还要取决于个人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你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适当调节训练的强度。

10K竞赛的法特雷克跑设计

对于10K的比赛,只要在上面的训练方法上,稍微增加一些间隔跑的时间长度就可以了。你可以在比赛前三天,按照下面的训练跑一跑:

  • 15 分钟热身跑
  • 用10K比赛所需的力度,完成4-3-2-1分钟的间隔跑,每个恢复时间是前一次跑步时间的一半。
  • 三分钟慢跑恢复
  • 用10K比赛所需的力度,完成3-2-1分钟的间隔跑,每个恢复时间也是前一次跑步时间的一半。
  • 15 分钟放松跑,结束

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比赛

如果比赛更长的距离,比如半马或者全马比赛,可以调整间隔跑的时间长度。在比赛前几天跑一次下面的训练:

  • 10 分钟热身跑
  • 用比赛预期的发力程度完成 8 – 6 – 4 – 2 分钟的间隔跑,每个间隔的恢复时间是前面跑步时间的一半。
  • 10 分钟放松跑

通过这个中场法特雷克跑法的了解和实践,相信对于如何在自己的训练中混合法特雷克跑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

不要局限自己的想象力,让法特雷克带你飞起来!

作者 | 呼噜爸爸
编辑 | 一仟流

一定会让人“哇”出来的明星学生时代照片,看看有你喜欢的吗

在明星大红大紫之前,他们也有过青涩的学生时代。和普通人一样,有一些自觉『丑得不行』的照片,和年轻人的各种问题。他们也要上课和参加考试,在准考证和学生证上贴上大头照。

很难想象是吗?那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们,他们的学生时代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呢

基努里维斯

安吉丽娜·朱莉

乔治·克鲁尼

马特·达蒙

威尔·斯密斯

塞缪尔·杰克逊

汤姆·汉克斯

朱丽娅·罗伯兹

珍妮佛·洛佩兹

杰瑞米·瑞纳

梅格汉·马克尔

想不到她是谁?哈里王子的新王妃。

尼古拉斯·凯奇

碧昂丝

泰勒·斯威夫特


这些照片有的可爱,有的青涩,还有的有点『丑』,可是他们现在的声望,在学生时代怎么能够预料得出来?

哪一张明星的小时候最让你觉得意料之外,说说你的看法吧。

几部会重拍的电影

每次从电影院里出来,不知道是不是你也曾有过这种感受:『唉,就这么结束了,好想知道以后怎么样了。』

看到这种影片对于观众是很幸运的,因为它的导演、演员和编剧会因为影片太受欢迎而决定把故事继续下去或者重新制作。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影片重制的产生。

例如,迪斯尼公司刚发布了《玩具总动员4》,紧接着会有我们期待已久的《狮子王》上映。还没有完,还有《小鬼当家》、《汤姆和吉瑞》、《指环王》、《木兰》这些已经深入人心的影片会很快重拍。一起来看看吧。

纳尼亚传奇

网飞(NETFLEX)已经取得所有七本纳尼亚传奇的改编权,他们准备重制影片,向所有渴望进入这个魔法宇宙的孩子们展现一个新的世界。已知这个项目的创意架构师是Matthew Aldrich,他是《寻梦环游记》的编剧。

小美人鱼

很快,我们就能看到迪斯尼翻拍《小美人鱼》。现在他们已经开始选角。据媒体报道,美人鱼很可能由Zendaya扮演,在《蜘蛛侠-英雄归来》和《蜘蛛侠-英雄的远征》中你一定看到过她。对,她就是MJ的扮演者。

指环王

亚马逊Prime获得了指环王的改编权,打算让这个故事再次发光。根据报道,托尔金世界会展示更多指环王这帮家伙之前的很多故事,这可能也是指环王粉丝的福利了。

小姐与流浪汉

迪斯尼已经决定使用现代技术翻拍《小姐与流浪汉》,这是迪斯尼动画影片史上的第十五部影片,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女主角的配音演员已经确定是Tessa Thompason,她是《雷神-诸神的黄昏》中女武神的扮演者,男主角的配音演员是Justin Theroux,他是出演《美国精神病人》和《火车上的女孩》而知名。

小鬼当家

死侍Ryan Reynold会成为《小鬼当家》成人版的制作人,而起,他也会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这部电影描述一个因为吸毒的Loser,对付几个破门而入的强盗的故事。

Augustine Frizzell会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她是执导《永不回头》而知名。

木兰

这部电影还在筹划中。最开始预计发布时间是2018年,但是制片方把它推迟了18个月。已知的就是刘亦菲会出演影片的主角。

黑客帝国

Wachowski姐妹可能会继续拍摄新的《黑客帝国》电影。有消息称基努里维斯仍然出演主角。他前一不电影中的替身演员称基努里维斯承诺Wachowski姐妹重拍的机会。他还告诉记者Wachowski姐妹并不只是拍摄一部黑客帝国的续集,而是要扩展出一个新的世界(都是给漫威刺激的)。

汤姆和吉瑞

华纳兄弟公司称将要重新启动《汤姆和吉瑞》,这对家喻户晓的相爱相杀太值得期待了。新片预计将在2021年发布。

影片将混合卡通和电影元素来展现这对知名的猫和老鼠。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知名演员透露出来,制作方说选角还没有正式开始。

捉鬼敢死队

这部电影的翻拍将在2020年夏天发布。现在能够看到一个预告片。但是还没有整个故事的消息。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和过去相比,这次的敢死队都年轻多了。

Finn Wolfhard会扮演电影的主角,如果你还追过《奇人异事》,就可能看到他穿着捉鬼敢死队的服装亮过相。

九个改变自真人真事的电影有多真实,看看导演做的改编就知道了

每一部电影的制作,导演当然希望获得票房的成功(尽管他们有时嘴上说的一点不在乎)。

而如果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话,会更能激起观众了解故事的兴趣。这才是『基于真实故事改编』声明的奥妙之处。

这里的用词『改编』,其实会被观众忽略,而是全盘接受导演呈现出的故事。厉害的导演善于利用这一点,会通过情节、人物甚至主角行为的调整创造出更吸引人的剧情。观众往往在为电影中的人物唏嘘不已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再一次被导演套路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部电影,导演都做了哪些有意思的改编吧!

美丽心灵(2001)- 导演:Ron Howard

这部电影描述了天才数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一生,他的才华令人赞叹,他的多重人格让人唏嘘,而他对抗自己多重人格的经历更是一个传奇。

但是,电影里反应出的一生和纳什的真实人生还是有出入的。比如,电影里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了感人的演讲,而实际上这篇演讲是不存在的;而且纳什也没有和美国国防部门合作过,更不用说在那里工作了;电影里把纳什塑造成为一个慈父的楷模形象,但是实际上,纳什有一个儿子,还是在欺骗自己太太的情况下才出生的,而且纳什从来没有照顾过自己的孩子。

钢琴家(2002) – 导演:Roman Polanski

这个故事讲述了二战期间,波兰犹太音乐家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的遭遇。该片在上映当年即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夺得金棕榈奖,第二年又夺得三项奥斯卡奖项。

这个故事改编自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的回忆录,书中描述了他出生和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波兰华沙。但是电影取景的街道却是在克拉科夫。导演实际上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希特勒摧毁了这个波兰的首都。Polanski只能根据意大利画家卡纳列多的华沙街道作品来再现这个城市的面貌。

无法触碰(2011) – 导演:Olivier Nakache 和Eric Toledano

这部电影改编自《第二次呼吸》的自传,并被多次翻拍。它目前是法国电影史上票房第二的影片。片中一富一穷、一黑一白的强烈对比,以及在故事中逐渐培养出的男人之间的感情,都十分积极感人。

在电影中,主角菲利普是一个鳏夫。但实际上,当他遭遇事故坐上轮椅时,他还和太太生活在一起。她是一个富二代,在事故三年后去世了。在她去世前,他们还收养了两个孩子,但是这两个孩子从电影故事里被抹去了。

电影的结尾也与真实情况不符。菲利普移居摩洛哥并与一个年轻的摩洛哥单身妈妈再次堕入爱河。照顾他的Abdel,其实并不是像电影里说的来自塞内加尔,而是阿尔及利亚。法国电影为什么这么改编,或者与法国大量阿尔及利亚的移民问题有关也不一定。

逃出亚卡拉 (1979) – 导演: Don Siegel

这部已经有了年代的越狱片几乎没有任何改编,因为故事本身已经足够刺激。就像那句话说的: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所以导演不用添油加醋来刺激观众了。

亚卡拉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可能被越狱的监牢。所以这次成功的越狱非常吸引眼球。电影基于越狱策划者弗兰克·莫里斯,克拉伦斯兄弟和约翰·安吉林的亲身经历。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活下来了。几年后,一封出自约翰的手信确认了他们都活得好好的。

电影场景取自亚卡拉监狱,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整。主人公的牢房并不是实际事件发生的那一间。电影拍摄的地点是在C区,而实际的房间是在B区。如果你去亚卡拉参观,还能看到那个洞和用来遮盖的纸和塑料。

忠犬八公物语 (2009) – 导演:Lasse Hallström

忠犬八公物语无疑是电影历史上最感人的动物类影片之一。Hachiko对主人的执念令人垂泪。虽然秋田是现在很多城市禁养的犬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而追捧秋田。

电影与真实故事最大的不同是发生的地点。我们当然知道Hachiko的故事在东京,电影为了方便就直接搬到了美国。另外一个不同是男主人的去世原因:电影里帕克·威尔森教授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但是真实的故事中上野英三郎教授是因为脑出血离世的。最后,大主角Hachiko也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在火车站捡到的,而是从宠物店带回家的。

127小时(2010) – 导演:Danny Boyle

127小时是改编自登山家阿伦·拉尔斯顿的自传《在岩石和险境之间》,讲述了他在攀登时遭遇事故,通过127小时奋力自救成功的故事。

阿伦·拉尔斯顿作为这个惊险故事的真正主人公,为电影做了背书。他说这部电影完全再现了事件,只有一些微小的改编。比如在电影最初的场景中,拉尔斯顿遇到两个驴友。实际上,他只是传授了一些攀爬的技术给他们,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把他们带到隐藏的环礁湖。

当幸福来敲门(2006)- 导演:Gabriele Muccino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讲述了在遭遇了不断的挫折后,仍然坚持努力,最终获得幸福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克里斯·加得尔的孩子在故事发生时还只是个婴儿,而电影里威尔的儿子已经五岁了。这么制作增加了故事戏剧性,让观众更能通过孩子的视角来了解主人公的感受。

另外一个调整是电影中威尔在经纪人事务所的实习没有获得任何报酬,突出了主人公人生的挫折感,但现实是他的确获得了相应的报酬的。

猫鼠游戏(2002)- 导演:Steven Spielberg

小李子在这部骗子游戏里,与汤姆·汉克斯玩得不亦乐乎。剧情甚至让人怀疑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智商。

真实的故事里,主角弗兰克离开家后就没有再见过父亲。但是斯皮尔伯格让他们在电影中重聚,弗兰克向父亲展示他的飞行员制服,令他的父亲开心而起自豪。这显然是为了剧情效果。

另外在弗兰克从法国引渡回美国后,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从卫生间里逃脱,而是从波音737的后部趁空消失的。

我,花样女王(2017) – Craig Gillespie

这部电影讲述了花样滑冰选手谭雅·哈丁和她的竞争对手南希·克里甘的故事。

南希不仅是她的队友,也是她最大的竞争对手。1994年,谭雅的前夫袭击了南希,尽管谭雅声称与她无关,但是她仍然因包庇丈夫和保镖而获罪,同时被禁赛,这也是她职业生涯的终结。

电影故事取自谭雅自己的陈述,但是其他人的说法与她却正好相反。无论如何,接受哪一个故事还得看观众自己了。


无论这些改编是不是为了取悦观众,或者追求票房的成功,又或者是当事人的要求。总之,电影就是电影,无论它是不是真实的故事,我们在抹眼泪或者开怀大笑的时候记得,我们只是再一次被导演套路了而已。

▫️▫️▫️

作者 | 一仟流
编辑 | 一仟流

TEMPO RUN——乳酸阈值跑到底应该如何跑?

第一次看到TEMPO RUN这样的术语时,很难一下子从字面意思了解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而知道 Tempo Run = 『乳酸阈值跑』时,更是不容易理解乳酸阈值到底代表着什么。

但是不管是跑步新人还是专业运动员,乳酸阈值跑一定是训练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原因非常简单:它能够显著提升跑者跑步能力,提高疲劳抗性,让同样的能量消耗跑得更快更远。

乳酸的简单科普知识

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当跑步速度提高,身体就需要更多的氧气支持能量转换。而身体的供氧无法满足能量需求时,有氧供能模式会转换为糖酵解供能。此时糖酵解速度加快,乳酸生成增加。

所以乳酸是身体能量供需间必须的产物。但是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堆积使人体酸化,产生运动疲劳。减少乳酸生成和提高乳酸消除能力能够让人体保持足够的疲劳抗性。不仅如此,乳酸消除能力高可以将乳酸作为重要的氧化底物为骨骼肌提供能量,还可以防止乳酸在骨骼肌堆积,延缓骨骼肌疲劳,维持糖酵解代谢能力,保持运动时的速度耐力。

乳酸阈值跑就是让跑者在有氧和无氧运动的临界点进行训练,从而把乳酸产生的临界点提高,延缓肌肉疲劳,同时也能加快乳酸消除,为强度训练和比赛供能。这样来说,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乳酸阈值跑对于马拉松跑者的重要性了。

问题在于:对于乳酸阈值跑应该怎么跑,不同的跑者和教练都有自己的想法。普遍的认识是需要比平时跑得更快的训练;很多教练按照比半程马拉松比赛配速快10秒钟左右的配速训练;较为准确的是依据个体无氧心率区间的临界点进行训练。

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如何确定自己的乳酸阈值配速,或者如何确定自己的无氧心率区间,成为练习乳酸阈值跑的门槛。实际上,根据乳酸阈值跑产生影响的几个要素,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的训练形式,各式各样的乳酸阈值跑训练方案,都是在这四种训练形式基础上产生的。

最基本的乳酸阈值跑可以按照配速跑,但是既然需要比平时跑得更快,到底应该快多少呢?

是像很多教练要求那样,每公里加快10秒钟?还是保持训练距离快3分钟完成?好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很多问题只要敲敲键盘就能得到帮助。我这里提供一个在线的跑步配速计算器,它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比赛成绩,评估你的跑步能力,计算出几种跑步训练可以考虑的配速值。

当然,计算不能针对每个个体的特质,所以仅供参考。

既然已知乳酸是在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时产生的,所以依据个人心率区间完成乳酸阈值跑训练会更有效果。一般而言,个人最大心率的80%~90%就能达到无氧区间,而最大心率值是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粗略估计的。

因为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最大心率也可能不同,这个公式只是最简单的估计方式。如果能够佩戴心率设备进行测试,就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最大心率值。

测试方法是:穿戴好心率监测设备,用自己的最快速度完成三分钟跑步,休息三分钟,然后再次进行三分钟的快速冲刺。一般来说,第二次三分钟跑步时的最大心率就是你的最大心率值。

最大心率值的80%~90%是大多数人的无氧区间,但是当心肺能力和身体整体素质改善后,会发现在同样的心率区间内可以跑得更快了,也不会有乳酸堆积的感觉了。这其实就意味着乳酸生成阈值提高,有氧区间的运动能力更强了。

如果只想专注在跑步本身,可以用时间限定的方式完成乳酸阈值跑。比如一个30分钟的乳酸阈值跑,看看自己感觉更用力跑的配速可以完成多远的距离。

按照时间来跑乳酸阈值跑,让人着重在跑步感觉而不是跑步速度上。开始一个新的训练计划时,可以尝试几次这样的乳酸阈值跑,摆脱强迫自己达到特定配速或心率的要求,只根据自我身体感受完成训练。

这特别适合新手和离开跑步较长时间的跑者,可以单纯凭借『呼吸谈话法』判断自己是否在无氧区间。方法是:热身跑完成后,逐渐提速,尝试说几个短句子。如果在某个速度上,已经不能流利地讲出句子,就是到达乳酸阈值区,保持这个速度到预定时间结束。

注意,按照时间完成乳酸阈值跑一般都会设计为较长时间的间隙跑。比如20分钟乳酸阈值跑,接一个4分钟的轻松跑放松,再接一个20分钟乳酸阈值跑。在乳酸阈值跑前后加上热身和放松的时间5到10分钟。

最后一种乳酸阈值跑是基于距离。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特定距离内坚持乳酸阈值状态,提高疲劳抗性。通常这样的乳酸阈值跑计划长度为3到10公里。如果距离较短,一般也是会用两段加上短时间的慢跑恢复构成训练。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训练计划说『乳酸阈值跑3公里』,并不是起跑就开始计算。乳酸阈值跑速度比自己平时跑步更快,强度更大,没有充分的热身是不安全的。如果计划中没有包括热身和放松阶段,你需呀自己为这个训练加上5到10分钟的热身距离,再加速到乳酸阈值阶段。


无论你的乳酸阈值跑选择哪种形式,本质都是一致的。理解这个训练对于个人跑步能力的提升重要性,就能很好地把训练融入到自己的训练计划中。

一般乳酸阈值跑会在训练的中后期加入。例如16周的训练计划,从第8周开始增加乳酸阈值跑,每周一次到两次。如果强度较大,注意安排恢复时间。

刚开始进行乳酸阈值跑肯定会有一点挑战,毕竟它是推动身体突破极限的手段。但相信你也懂得所有的成长都来自于这些压力和挑战,所以不要犹豫,好好利用这个训练,突破自己的个人最佳吧!

最后也希望我们提供的配速计算器能够帮助到训练中的你们!

▫️▫️▫️

🔘 作者 | 呼噜爸爸
🔘 编辑 | 一仟流